个人原因这几天没有上网,学习还在进行。有时候觉得网络既是学习的帮手,也是杀手。很多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但很多的时间也被网络不知不觉的消耗了。我网龄很长,98年开始上网。曾经痴迷于游戏和网络,好在那时候还没有流行那么多网络游戏,不然估计我这是依然无法自拔。所有的游戏,网络,聊天。一轮又一轮之后,只会产生新一轮的疲惫。
前几天听懂却是困扰着我,但是这两天有点得心应手了。某天早上跟孙老师聊了几句,点拨几句但是受益匪浅。我太注意音的语音语调而忽视了另一个听懂的关键——句子和句型的应用。压住语音之后,回忆关键信息,整理并替换和拓展。语音语调确实很重要,但我的问题是我太想把每一个句子模仿的惟妙惟肖,使听懂的练习变成了压码模仿。模仿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可以达到的,我显得太急进了,总想一蹴而就。这可能是所有学英语的朋友都会有的问题。
在音调的问题上孙老师说可以通过注音解决,我本来担心注音会影响听懂,以后会过于依赖它。现在看来注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基本上一次注音之后,整篇文章的语音语调可以抓住80%,读到哪里就会自然的回想起语调,奇怪的是注音之后,其实回想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看注音的符号,自然就想起来了。
再语音方面还有一个收获是我现在看所有的文本都可以基本按照“你好美国”里的语音语调在心中阅读,原来阅读的时候心中是自己的声音,节奏感差点,速度并不快。现在看报纸报刊的时候刻意用“你好美国”里的压码记忆的语调语音去看,脑子里是那个“I’m a farmer”那样浑厚的声音,速度也快了不少,因为你心里面是连读的音,所以看句子很快。如果是一般的信或者新闻,我现在可以更快的扫视,看看关键字,理解大概意思,结束。当然精读的文章还是要慢下来,注意力就在想象怎么抑扬顿挫的发音上。
这种感觉来源于压码听懂时候边听边看的训练,如果你对一篇文章或句子足够熟悉,可以把这个句子多重压码。刚开始在进行提前压码,听,回忆的练习的时候,明显感觉速度跟不上,之前提前压码一句,然后听,最后压码时就会来不及,现在可以轻松地做到。而且感觉多重压码以后,你对句子的压码就不是以心中默念句子的形式出现,而是一种感觉,感觉你知道怎么朗读,然后在脑中一闪而过,再压码一遍,再一遍,最后一遍可以以正常句子的速度回忆出来。另外的孙老师提到过的一边心中回想一边意念书写发音单词的首个字母,原来感觉速度跟不上,现在也已经可以基本跟上了,但还没有感觉对语音语调有什么更深刻的记忆,不如注音或者多重压码,还需要多多练习。
听看,听,看听,之后再注音,然后回忆信息,整理句子,应用在写和说上面。感觉其实没有那么容易。虽然文章简单易懂,但是一旦自己应用起来就感觉原来自己有很多不足,语法书写,单词拼写,句型的变换应用。很多自己平时可以说的东西一写下了就有不少错误,这正是我的弱项。但是我现在确实找到了听懂的感觉,或者说更接近听懂的感觉了。其实完成一篇文章的听懂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你更深的体会和对文章内容的完全吸收。所以速度其实不会很快。至少我现在是这样,有时候一天完成不了一册课文,感觉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这方面会自然的加强。但是如果听懂学完”你好美国”所有的练习,确实英语的听说读写都会达到一定水平,听懂确实可以实现压码的直通车。
另外,今天在电驴上无意发现了另一个类似于“你好美国”的学习资料,应该也可以进行听懂的练习,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lib.verycd.com/2005/12/25/000008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