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术》预备知识 (二)
黄远大/文
7 如何修炼
修炼的形式总的可以归结为“动”、“静”两种状态。“静”态过程是以实施作用的转换为主即把身体所吸收的营养转化为生命活动的活力,以实施作用的传递为辅。所以这个过程主要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生、发”。在“动”态,过程中除了质玄转换的“生、发”之外,还出现了“觉”的现象,显现为肢体的各种动态,正是这些“动”才展现了生命活动与大宇宙作用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对上述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了。当然,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过没有老师指导也没关系,只是注意一定要把训练的本质领会真确,把握好技术要领。可能较没有老师指导经历的时间要长一些。
在实施具体操作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如前所述,对环境的选择、安排、场地的布置、对自己服装的调整、对一切事务的安排……等等,总之要使自己能安下心来,平心静气地修炼。当然,比如在车上或旅途之中,就可以就地因地制宜、因时而论,不可拘泥于死板的条条框框,而且这种练习可以是浅层次的,不必进深入的层次。
虽然在前面说修炼的目的是实现“觉识”的转换,但这种说法依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修炼的真正意义在于寻求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以及探察人体与宇宙作用场的相互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比如呼吸、心跳、脉搏、体内的声响、肢体的各种动、言语、思想、情绪、各种心理活动以及各种感觉的发生等等。所有这些都必然有他们内在生发的根源。在修炼时,不要理睬这些外在的表象,而应把心神集中在使这些现象发生的源头。试举一简单例子。每一个人总是要呼吸的,呼吸必然有一个使之生发的“作用”所引起,把意念全神贯注到那个使呼吸发生的那个源头就是了,其他的一切都不必理睬。
这里首先要做一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很容易就进入作用态的。因为人作为一个信息体,他既具有接收的功能也具有发射的功能。人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等不受理智支配、指挥的所有生命活动就属于信息的接收,而人体的由理智支配和指挥的所有行为便属于信息的发射。实际上,人的每一次思想,每一个念头都是信息的发射,这是可以由实验加以证实的。当然这种实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必须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有如电磁波的接收与发射。电磁波的发射设备就不能接收,接收的设备就不能发射。要改变它们的功能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改装。作为具有信息功能的人体也如是,当他处在信息发射状态时,信息的接收就必然受阻。要改变这种受阻的状态就必须改变自身的信息功能状态,使从发射态转换到接收态。为此,就要在修炼中首先要尽量减少思想和念头,因为每一次的思和想就是一次信息的发射,试问:总是处在发射状态的你又如何能接收并处理那些被你发射的信息干扰的信息呢?你越想,你发射的功能就越强,你也就越发接收不到你原本应当接收到的信息。实践表明,人的思想意识的潜在控制作用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克服起来异常困难。从我所阅读过的佛教经典当中发现,佛典中的大多论述其实就是指引人们如何去克服这个理智思维的控制作用的。
为了能够尽快实现这种转变,就应按照古人所说的那样,“返光内照”,“心意内敛”,把心神、意念收回到自身的体内来,关注体内的动静(态)。注意,这种动静不是五官之觉,什么“声响”啦,“光、影”啦,“气味”啦等等都不是,都不要理睬。而是躯体内或肢体发生的动。必须注意,所有这些“动”正是我们所要观察和研究的。我们生命现象所有的奥秘就潜伏在其中。
这是第一步,无论是信息的发射态,还是信息的接收态,还依旧停留在电磁作用的范畴。再深入一层。就是要把人体从基于电磁作用为基础的“信息态”转换到基于质玄作用为基础的“作用态”。经过一定的过程之后,你就会发现“玄”和“作用流”的存在。你进一步的任务就是要追寻它们的源头。
金刚经中有言:“不住于相。”“不住于色声香味触。”“不住于法。”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针对不同外在表象,源头的追求就必然出现一定理论与方法的差异,也就会有不同的“门类”与“派别”。当然,由于修炼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与心智相关的部分当然对智力开发有益,而与气力相关的部分则自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和强壮。以下我只就“呼吸”为例,做一点简单的解说。
在准备好之后可以摆好架势(即修炼的姿势),全身放松,静待。然后把呼吸放缓、放慢,始终保持均匀、连绵不断,意念全关注在那个引起呼吸的源头上,随着气息的出入,把外呼吸与意念与之紧紧随同起来。无论何种姿势,如此静待一段时间后,就会在体内有所“觉”发生,这种“觉”实是一种作用的传递,即受力,这种传递的作用会引起肢体发生微动,此后的心态均按以下口诀行事:“见微而觉、知觉而随,随而顺,顺而松,松而静,静而守,驰而度,静则止。”其中“守”字的意义在于“守候”消息,关注那个作用的生发和运行,关注它的盛衰消长;“度”字的意义在于当肢体动作幅度过大、力度过于强劲时须有节制,以不受损伤为度。注意,这里的“随、松、静、守”与前文所述之“胎儿”、“婴儿”或“恍惚”态并不矛盾,只是把它们的操作方式具体化了。
在“作用态”下,无论体内有何种反应,都应保持冷静、安详的心态。有人会发生头晕或要呕吐的现象,这些都是自然的,不必惊慌失措,不必担心害怕。
造成晕眩有多种可能原因,其一是作用流所生成的“玄”上冲到头部,在大脑中盘旋,而心神、意念却在别的什么地方,没有“同步”,没有与大脑中盘旋的“玄”融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把全部注意力都尽量集中到大脑之中,全力以赴,去寻找那盘旋在大脑中的玄,并紧紧跟随它,头晕现象自然消失。晕眩也可以是由于内部肌体比如肠胃的疼痛或痉挛的作用传递到大脑,造成了大脑中信息传递的混乱,或轻微的疼痛。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只能躺下静卧,等待控制机能的回复。
呕吐也是这个“玄”在作怪。是“玄”的作用到达心胸部位所致。所以如果遇到这种种情形,应当把意念集中到心胸正中,专一寻找那盘旋于心胸之中的玄就是。一旦找到,即与之相融合,呕吐之觉自然消失。呕吐也可以是由肠胃的痉挛,蠕动传递的方向逆反引起的,要吐就让它吐出来,不要强忍,吐出来就好了。引起“做呕”还可另有原因,当修炼者在初始“起旋”之时,由于不知所措、暂时的不能适应、精神紧张等等原因,造成“内旋”不能及时宣泄,致使涡旋滞留在心胸处,引起“做呕”。“内旋”的初期来势之猛有如海上的台风,使人无法忍受,于是有人便以理智强行止住。这样一来虽然身体是不转了,可体内的玄仍然没有宣泄殆尽,头会更加眩晕,心中更加作呕。正确的做法是,当修炼者起动旋转时,应尽量保持心境的平静,肢体各部位、各关节尽量保持放松态,任其大幅度地奔驰,只需保持身体平衡不至摔倒,使体内的旋转之能尽其宣泄。如若修炼者实再不能做到或者不能控制身体的平衡,那么也就只好就地卧倒,静待“内旋”止息、头脑清静为止后再起身。
如果在作用态下,欲哭,欲笑,欲喊,欲叫,这都是自然现象,应该任其自由地发出,不要控制和约束,须知这些情欲之气正是致病的根本源头。头晕之人就应顺势躺下,安神静养。在卧式下修炼对心脏的维护、保养,使恢复正常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主张各种身形综合修炼,或站、坐、卧组合练习,动、静态参差进行,而不主张单一身形练法。有如人们的饮食,总需以杂食为好,可以得到全面的营养。
病患对于实验研究的干扰很大,在这种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不能算数。当然不是说人们得了疾病就不可以进行修炼,只是说在这种条件之下,人们最关心的往往还是如何治好自己的疾病。因此,心思自然地就要集中到病患的部位,思想自然对观察事件要造成干扰。
需要应用一定药物配合治疗疾病的修炼者,修炼的时间一般应在服药半小时后方可进行。这种情况下修炼一般采用阳性放松态。疾病治疗的具体情况十分复杂,需专题研究。
8 关于频谱效应与发声
当人体处在极静态下会听到自身体内的声音。这种声响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的“轰轰”或“嗡嗡”声,另一种是高频的“喑喑”声。前一种与心跳相关,是气血在脉管里流淌的“节奏”,有人称之为“生命的源动力”、是“生命的活动”。后者与人的思维相关,因而是一种与智力相关的声响。
在修炼时,偶尔会激发头面部位各个器官的联合动作,并可能发声。这种声响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单字的长音,另一种是多字的变音。出现这种情况不足为怪。这是由于作用上冲到喉头面部之官窍所致,属正常现象,是作用上冲的外在表象。对于清洗喉头以上及头颈部位的肌体大有益处。一旦在“作用态”中出现,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惊喜或浮燥,更不必人为进行控制。虽然是眼、口、舌及喉、面部肌肉乱动,甚至挤眉弄眼,怪相百出,但头脑要依旧保持冷静,听其自然,静观其动,顺随其变,遇声则发,气冲则吼,不加阻挠、不加约束。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消失。这种现象出现以后不必执意追求,也不必拒而阻之。据观察,低音部分对增长肌体的气力有益,高音部分是深入精细结构的,能够提高人体的精神、气质,增强人体抗击精神刺激的免疫力。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然而,运动又有外在表面的活动和肌体内在的“蠕”动。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外在的动──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运转,而很少有人涉及肌体内在的或者是肠胃的“蠕”动。武术中的硬功虽然也能涉及这一点,但其功能与功效却大不一样。武术家是以肢体去抗拒外来打击,而这里的动却是强化了作用的传递,这种动对于调解和恢复肌体的机能是极有益的。
9 在“作用态”中出现各种幻觉的处理方法
在“作用态”中人们可能出现某些幻觉,有景物、图像、人物等等,切莫以为是出现了什么“特异功能”。对待这些的处理方法,一般应取“来去自由,不理不采”的心态,任其自生自灭。久而久之,幻觉自然销声匿迹。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可能的源头。一种来源于长期以来,积累在心中的各种“悬浮、浸染之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河道之中流淌的河水,若无悬浮在水中的杂草、污泥,则河水清彻透底,然而不断地急风暴雨,泥沙俱下,腐草污物聚集其中,于是河道之中,但见污泥滚滚,失去了纯净水的本来面目。虽然如此,河道之中,真正起流淌作用的依旧是那清清的净水。而泥沙、腐物等等都只不过是被携带、被裹挟而已。在人之身,其理一也。在出生之初,人之“心”本是清清净净的,但由于(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界以及社会中的“腐物、浊泥”也就在人们“心性”的净水中浸染了许多“凝浊物”。这些“凝浊物”有时便显露出它们的尊容来,这便是幻觉。
虽然也有来源于“心性”自身,其中隐藏着生命活动的信息,但在一般情况下所发生的都是幻觉,所以不理、不采、不跟、不随、不迎、不送为好。
若在“作用态”中受到突发性的惊扰,无论是声响,还是触动,均需冷静地对待之。不要惊慌失措,要镇定,要沉静。
附录一观察质量相互作用中的旋转场
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纯净宇宙场的作用环境,把人体作为宇宙场中的一个基本粒子来进行探测实验,通过长期的观察以便发现在质量相互作用中存在着旋转的作用成分,并进一步探明宇宙场的特征和作用规律。
关于场地的设计方案,只是按照住地附近公园中的露天舞池所作的一种设想。实际上,学校的任意一个具有400米跑道的足球场地就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实验场地。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如果人体在场地中的活动范围比较大,场地四周的树木会有一定影响。
1 实验场地技术要求
① 地面平整
② 实验场地直径30~50米
③ 草坪宽度10~15米
④ 环行步道宽度5~8米
⑤ 松树墙宽度50~80公分
⑥ 实验场地与环行步道应该比草坪略高(5公分)
⑦ 实验场地距离马路、建筑物最好在100米以外
⑧ 实验场地也可以设计为方形,边长最短为36米。
2 参与观测或测试的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者,以年龄在20岁左右,身心健康,肢体灵活者为佳。训练有素者则没有限制。
3 观测的时间以秋、冬、春季的日落之后为宜。
4 其余注意事项参照《河图术》预备知识。
5 环行步道也同样是进行实验观测的场地,只不过与圆形场地不同而已。人们在环行场地会观测到与圆形场地中不同的现象。
6 实验场地中人员的数目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而且每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也会有所差异。一般应以一个人单独在场地中进行实验(即独孤作用子)的行为作为观测的标准,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比较准确地观测到旋转作用场的作用特性。
7 旋转作用场的效能及其应用应该是在众多“独孤作用子”的群体行为实验中被开发出来。
8 这里所介绍的场地只是为了提高研究作用场的规律性而设计的,对于其它比如只是为了强身键体等等目的者,则不必受这种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无论在室内,哪怕是仅有一个平米的地方也没有问题。在室外的树林之中更有益于健康。不过要注意树种的选择,摸索出对自己最有益的树林(处所)。
跋
回首我所经过的历程,虽然是一个探索生命奥秘的历程,我实际所窥测到的却是一个还没有被认知的作用场,这个作用场对于人类乃至所有生命而言,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能源宝库。我确信,这一能源宝库的探索、开发和利用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我再重复一次,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推荐一个研究和探索的崭新途径,而不在于我得到了什么结论。我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重要,我唯一的期盼是人们能够依照我所提示的线索,选择全新的方法和途径去探索,从而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获得新的认知,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文明能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探索和追逐之中,人们自然会有所发现,辛勤的汗水必然获来丰厚的收成。人们尽可以用他们自己熟习的语言、习惯的表述方式来描述他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结论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