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63阅读
  • 490回复

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体会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0 发表于: 2012-07-31
《河图术》预备知识 (二)



                                     黄远大/文

7 如何修炼

修炼的形式总的可以归结为“动”、“静”两种状态。“静”态过程是以实施作用的转换为主即把身体所吸收的营养转化为生命活动的活力,以实施作用的传递为辅。所以这个过程主要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生、发”。在“动”态,过程中除了质玄转换的“生、发”之外,还出现了“觉”的现象,显现为肢体的各种动态,正是这些“动”才展现了生命活动与大宇宙作用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对上述知识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了。当然,最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过没有老师指导也没关系,只是注意一定要把训练的本质领会真确,把握好技术要领。可能较没有老师指导经历的时间要长一些。

在实施具体操作之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如前所述,对环境的选择、安排、场地的布置、对自己服装的调整、对一切事务的安排……等等,总之要使自己能安下心来,平心静气地修炼。当然,比如在车上或旅途之中,就可以就地因地制宜、因时而论,不可拘泥于死板的条条框框,而且这种练习可以是浅层次的,不必进深入的层次。

虽然在前面说修炼的目的是实现“觉识”的转换,但这种说法依旧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修炼的真正意义在于寻求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以及探察人体与宇宙作用场的相互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象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比如呼吸、心跳、脉搏、体内的声响、肢体的各种动、言语、思想、情绪、各种心理活动以及各种感觉的发生等等。所有这些都必然有他们内在生发的根源。在修炼时,不要理睬这些外在的表象,而应把心神集中在使这些现象发生的源头。试举一简单例子。每一个人总是要呼吸的,呼吸必然有一个使之生发的“作用”所引起,把意念全神贯注到那个使呼吸发生的那个源头就是了,其他的一切都不必理睬。

这里首先要做一点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很容易就进入作用态的。因为人作为一个信息体,他既具有接收的功能也具有发射的功能。人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等不受理智支配、指挥的所有生命活动就属于信息的接收,而人体的由理智支配和指挥的所有行为便属于信息的发射。实际上,人的每一次思想,每一个念头都是信息的发射,这是可以由实验加以证实的。当然这种实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必须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有如电磁波的接收与发射。电磁波的发射设备就不能接收,接收的设备就不能发射。要改变它们的功能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改装。作为具有信息功能的人体也如是,当他处在信息发射状态时,信息的接收就必然受阻。要改变这种受阻的状态就必须改变自身的信息功能状态,使从发射态转换到接收态。为此,就要在修炼中首先要尽量减少思想和念头,因为每一次的思和想就是一次信息的发射,试问:总是处在发射状态的你又如何能接收并处理那些被你发射的信息干扰的信息呢?你越想,你发射的功能就越强,你也就越发接收不到你原本应当接收到的信息。实践表明,人的思想意识的潜在控制作用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克服起来异常困难。从我所阅读过的佛教经典当中发现,佛典中的大多论述其实就是指引人们如何去克服这个理智思维的控制作用的。

为了能够尽快实现这种转变,就应按照古人所说的那样,“返光内照”,“心意内敛”,把心神、意念收回到自身的体内来,关注体内的动静(态)。注意,这种动静不是五官之觉,什么“声响”啦,“光、影”啦,“气味”啦等等都不是,都不要理睬。而是躯体内或肢体发生的动。必须注意,所有这些“动”正是我们所要观察和研究的。我们生命现象所有的奥秘就潜伏在其中。

这是第一步,无论是信息的发射态,还是信息的接收态,还依旧停留在电磁作用的范畴。再深入一层。就是要把人体从基于电磁作用为基础的“信息态”转换到基于质玄作用为基础的“作用态”。经过一定的过程之后,你就会发现“玄”和“作用流”的存在。你进一步的任务就是要追寻它们的源头。

金刚经中有言:“不住于相。”“不住于色声香味触。”“不住于法。”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针对不同外在表象,源头的追求就必然出现一定理论与方法的差异,也就会有不同的“门类”与“派别”。当然,由于修炼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与心智相关的部分当然对智力开发有益,而与气力相关的部分则自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和强壮。以下我只就“呼吸”为例,做一点简单的解说。

在准备好之后可以摆好架势(即修炼的姿势),全身放松,静待。然后把呼吸放缓、放慢,始终保持均匀、连绵不断,意念全关注在那个引起呼吸的源头上,随着气息的出入,把外呼吸与意念与之紧紧随同起来。无论何种姿势,如此静待一段时间后,就会在体内有所“觉”发生,这种“觉”实是一种作用的传递,即受力,这种传递的作用会引起肢体发生微动,此后的心态均按以下口诀行事:“见微而觉、知觉而随,随而顺,顺而松,松而静,静而守,驰而度,静则止。”其中“守”字的意义在于“守候”消息,关注那个作用的生发和运行,关注它的盛衰消长;“度”字的意义在于当肢体动作幅度过大、力度过于强劲时须有节制,以不受损伤为度。注意,这里的“随、松、静、守”与前文所述之“胎儿”、“婴儿”或“恍惚”态并不矛盾,只是把它们的操作方式具体化了。

在“作用态”下,无论体内有何种反应,都应保持冷静、安详的心态。有人会发生头晕或要呕吐的现象,这些都是自然的,不必惊慌失措,不必担心害怕。

造成晕眩有多种可能原因,其一是作用流所生成的“玄”上冲到头部,在大脑中盘旋,而心神、意念却在别的什么地方,没有“同步”,没有与大脑中盘旋的“玄”融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把全部注意力都尽量集中到大脑之中,全力以赴,去寻找那盘旋在大脑中的玄,并紧紧跟随它,头晕现象自然消失。晕眩也可以是由于内部肌体比如肠胃的疼痛或痉挛的作用传递到大脑,造成了大脑中信息传递的混乱,或轻微的疼痛。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只能躺下静卧,等待控制机能的回复。

呕吐也是这个“玄”在作怪。是“玄”的作用到达心胸部位所致。所以如果遇到这种种情形,应当把意念集中到心胸正中,专一寻找那盘旋于心胸之中的玄就是。一旦找到,即与之相融合,呕吐之觉自然消失。呕吐也可以是由肠胃的痉挛,蠕动传递的方向逆反引起的,要吐就让它吐出来,不要强忍,吐出来就好了。引起“做呕”还可另有原因,当修炼者在初始“起旋”之时,由于不知所措、暂时的不能适应、精神紧张等等原因,造成“内旋”不能及时宣泄,致使涡旋滞留在心胸处,引起“做呕”。“内旋”的初期来势之猛有如海上的台风,使人无法忍受,于是有人便以理智强行止住。这样一来虽然身体是不转了,可体内的玄仍然没有宣泄殆尽,头会更加眩晕,心中更加作呕。正确的做法是,当修炼者起动旋转时,应尽量保持心境的平静,肢体各部位、各关节尽量保持放松态,任其大幅度地奔驰,只需保持身体平衡不至摔倒,使体内的旋转之能尽其宣泄。如若修炼者实再不能做到或者不能控制身体的平衡,那么也就只好就地卧倒,静待“内旋”止息、头脑清静为止后再起身。

如果在作用态下,欲哭,欲笑,欲喊,欲叫,这都是自然现象,应该任其自由地发出,不要控制和约束,须知这些情欲之气正是致病的根本源头。头晕之人就应顺势躺下,安神静养。在卧式下修炼对心脏的维护、保养,使恢复正常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主张各种身形综合修炼,或站、坐、卧组合练习,动、静态参差进行,而不主张单一身形练法。有如人们的饮食,总需以杂食为好,可以得到全面的营养。

病患对于实验研究的干扰很大,在这种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不能算数。当然不是说人们得了疾病就不可以进行修炼,只是说在这种条件之下,人们最关心的往往还是如何治好自己的疾病。因此,心思自然地就要集中到病患的部位,思想自然对观察事件要造成干扰。

需要应用一定药物配合治疗疾病的修炼者,修炼的时间一般应在服药半小时后方可进行。这种情况下修炼一般采用阳性放松态。疾病治疗的具体情况十分复杂,需专题研究。

8 关于频谱效应与发声

当人体处在极静态下会听到自身体内的声音。这种声响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的“轰轰”或“嗡嗡”声,另一种是高频的“喑喑”声。前一种与心跳相关,是气血在脉管里流淌的“节奏”,有人称之为“生命的源动力”、是“生命的活动”。后者与人的思维相关,因而是一种与智力相关的声响。

在修炼时,偶尔会激发头面部位各个器官的联合动作,并可能发声。这种声响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单字的长音,另一种是多字的变音。出现这种情况不足为怪。这是由于作用上冲到喉头面部之官窍所致,属正常现象,是作用上冲的外在表象。对于清洗喉头以上及头颈部位的肌体大有益处。一旦在“作用态”中出现,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惊喜或浮燥,更不必人为进行控制。虽然是眼、口、舌及喉、面部肌肉乱动,甚至挤眉弄眼,怪相百出,但头脑要依旧保持冷静,听其自然,静观其动,顺随其变,遇声则发,气冲则吼,不加阻挠、不加约束。到一定时候会自然消失。这种现象出现以后不必执意追求,也不必拒而阻之。据观察,低音部分对增长肌体的气力有益,高音部分是深入精细结构的,能够提高人体的精神、气质,增强人体抗击精神刺激的免疫力。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然而,运动又有外在表面的活动和肌体内在的“蠕”动。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外在的动──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运转,而很少有人涉及肌体内在的或者是肠胃的“蠕”动。武术中的硬功虽然也能涉及这一点,但其功能与功效却大不一样。武术家是以肢体去抗拒外来打击,而这里的动却是强化了作用的传递,这种动对于调解和恢复肌体的机能是极有益的。

9  在“作用态”中出现各种幻觉的处理方法

在“作用态”中人们可能出现某些幻觉,有景物、图像、人物等等,切莫以为是出现了什么“特异功能”。对待这些的处理方法,一般应取“来去自由,不理不采”的心态,任其自生自灭。久而久之,幻觉自然销声匿迹。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可能的源头。一种来源于长期以来,积累在心中的各种“悬浮、浸染之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河道之中流淌的河水,若无悬浮在水中的杂草、污泥,则河水清彻透底,然而不断地急风暴雨,泥沙俱下,腐草污物聚集其中,于是河道之中,但见污泥滚滚,失去了纯净水的本来面目。虽然如此,河道之中,真正起流淌作用的依旧是那清清的净水。而泥沙、腐物等等都只不过是被携带、被裹挟而已。在人之身,其理一也。在出生之初,人之“心”本是清清净净的,但由于(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界以及社会中的“腐物、浊泥”也就在人们“心性”的净水中浸染了许多“凝浊物”。这些“凝浊物”有时便显露出它们的尊容来,这便是幻觉。

虽然也有来源于“心性”自身,其中隐藏着生命活动的信息,但在一般情况下所发生的都是幻觉,所以不理、不采、不跟、不随、不迎、不送为好。

若在“作用态”中受到突发性的惊扰,无论是声响,还是触动,均需冷静地对待之。不要惊慌失措,要镇定,要沉静。

附录一观察质量相互作用中的旋转场

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纯净宇宙场的作用环境,把人体作为宇宙场中的一个基本粒子来进行探测实验,通过长期的观察以便发现在质量相互作用中存在着旋转的作用成分,并进一步探明宇宙场的特征和作用规律。

关于场地的设计方案,只是按照住地附近公园中的露天舞池所作的一种设想。实际上,学校的任意一个具有400米跑道的足球场地就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实验场地。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如果人体在场地中的活动范围比较大,场地四周的树木会有一定影响。

1 实验场地技术要求



① 地面平整

② 实验场地直径30~50米

③ 草坪宽度10~15米

④ 环行步道宽度5~8米

⑤ 松树墙宽度50~80公分

⑥ 实验场地与环行步道应该比草坪略高(5公分)        

⑦ 实验场地距离马路、建筑物最好在100米以外

⑧ 实验场地也可以设计为方形,边长最短为36米。

2 参与观测或测试的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者,以年龄在20岁左右,身心健康,肢体灵活者为佳。训练有素者则没有限制。

3 观测的时间以秋、冬、春季的日落之后为宜。

4 其余注意事项参照《河图术》预备知识。

5 环行步道也同样是进行实验观测的场地,只不过与圆形场地不同而已。人们在环行场地会观测到与圆形场地中不同的现象。

6 实验场地中人员的数目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而且每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也会有所差异。一般应以一个人单独在场地中进行实验(即独孤作用子)的行为作为观测的标准,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比较准确地观测到旋转作用场的作用特性。

7 旋转作用场的效能及其应用应该是在众多“独孤作用子”的群体行为实验中被开发出来。

8 这里所介绍的场地只是为了提高研究作用场的规律性而设计的,对于其它比如只是为了强身键体等等目的者,则不必受这种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无论在室内,哪怕是仅有一个平米的地方也没有问题。在室外的树林之中更有益于健康。不过要注意树种的选择,摸索出对自己最有益的树林(处所)。



回首我所经过的历程,虽然是一个探索生命奥秘的历程,我实际所窥测到的却是一个还没有被认知的作用场,这个作用场对于人类乃至所有生命而言,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能源宝库。我确信,这一能源宝库的探索、开发和利用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我再重复一次,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推荐一个研究和探索的崭新途径,而不在于我得到了什么结论。我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重要,我唯一的期盼是人们能够依照我所提示的线索,选择全新的方法和途径去探索,从而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获得新的认知,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文明能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探索和追逐之中,人们自然会有所发现,辛勤的汗水必然获来丰厚的收成。人们尽可以用他们自己熟习的语言、习惯的表述方式来描述他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结论和答案。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1 发表于: 2012-07-31
河图洛书绝技医疗法

    河图洛书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周易数术的根基。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人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两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河图洛书一直披上神秘的外衣,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起源的千古之谜,是难以参透的天书文化。

    洛书在中华文化史上,仅留下了“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的歌诀,从未闻有具体疗法产生。

    洛书还有疗法?天书文化还能产生出技术?许多文化、中医、易学及道林修行的老前辈看了我在《武魂》等媒体的论文“神奇玄妙的洛书疗法”,开始不解,后经实践后确实行之有效,纷纷惊喜地来函询问,并感慨这一炎黄圣学终于保存了下来。此术乃乙亥年我偶遇数术门一前辈相授这一上古奇技,深觉言简意深、妙趣无穷,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痛苦、不需花费钱财、不用辅助器械,绿色健康、人人可行、随手可施等诸多优点,假如持之以治病救人,深积功德;用之以学术研究,重振国医。符合我中华文化人天相应的大统一健康观。在倡导“全民健康”的今天,公开此法,让祖宗圣学后继有人,也不为罪过。

    “天地之至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灵枢》),洛书之象,则是天地至数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医圣典《灵枢-九针》中,曾专门有文字阐述洛书九宫与人体肢体、身形相应的人天全息之数理。

    我们认为:在洛书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分布管辖范围中,“9”为头,其实,头、喉、颈、脊椎、心脏、小肠都属于“9”的区域;“2”、“4”为肩,还应该包括左右手(从耳至手指的这一线)。“6”、“8”为左右足,还应该包括从腹股沟到脚趾的这一线;左3右7,中医认为是“左肝右肺”,“3”:为肝、胆、带脉,属于整个躯体的左侧;“7”:为肺、乳腺、带脉,为整个躯体的右侧;“5”居其中,为丹田、黄庭区域,还应该包括肝、肾及六腑;“1”为人体任脉下端(肚脐至生殖器)的这一线,包含生殖系统。

知道了这九个天地至数在人体的“行政区域”,我们再来了解它们的敏感点(相当于首府),运用敏感点治病,立竿见影。“2”、“4”的敏感点在耳垂,还有手掌月骨之中的粒骨点上,这在数术家医派中叫做“气门”。“3”、“7”的敏感点在带脉上,胁下左右双侧,这是一个区域,在本派中,素有“带脉通、全身松”之语;“6”、“8”的敏感点在腹股沟中央、血海穴、委中穴及经外奇穴“畅通点”;“9”的敏感点在人中穴与鼻根交界处的鼻根点,施术时多用一手覆头,另一手拇指内侧横向上推至百会穴方向,一紧一松,有醒脑、急救之妙用。还有就是双耳尖直上约二横指处的头上敏感点和脊椎临时压痛点。“1”的敏感点在会阴穴;“5”的敏感点在神阙穴。

    研究洛书时,我们都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洛书这样排列的九个数字,其纵、横、斜向相加,其结果都是“15”。这正与《易纬》中“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的平衡适中思想不谋而合。祖国哲学认为:人,本秉天地之中和之气而生,万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是由于阴阳二气交感所致,“保合太和,以利贞”的作用。天地人三才,人与万物在其中,天地阴阳适中,人与万物才能有生,故伏羲观象画卦,以中和为机要。《素问》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处于健康状况时,阴阳曰平;若阴阳绝离,则失去健康、甚至生命。所以,疾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体阴阳错乱;而层出不穷的奇病怪病流行,则是大环境的阴阳失调。所以,平衡阴阳达到适中的状态,是我们修身、齐家、德行天下的重要指导思想。

    古人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又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我们将洛书稍加变化,就可以推演为世界史和人类学及宗教中的千古之谜万字符,万字符其实跟河图洛书、九宫八卦图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它有四正、四隅九个交界处,与其说是佛陀胸前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还不如说是洛书的转化形态。根据本门易君师尊的研究,万字符其实就是北斗星一年四季围绕北极星旋转,直接投影在大地上的代表天体运行规律的“象形”。

    阴阳和合、把握自然就是开悟、就是健康、就是功果。洛书中纵横斜径相加皆得“15”,可见“15”是一个阴阳平衡、稳定健康的数字。如果阴阳一方失衡,就会发生病变,那么无论是病变数字还是相关联数字还是洛书方阵的总和,都会发生变动,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其相关部位,来恢复“15”的总和谐,使病变部位随之调整,病象场消失,从而达到健康。

洛书九宫(实八宫)数列如下:
东宫:3+4+8=15 南宫:9+2+4=15
西宫:7+6+2=15   北宫:1+6+8=15
南北直宫:9+5+1=15 东西直宫:3+5+7=15
西南东北宫:2+5+8=15 东南西北宫:4+5+6=15

    临床施治:假如这个时候来了一位左脚扭伤的患者,如何运用洛书疗法进行治疗呢?我们知道:左脚为“8”,与其相关联的方阵有东宫、北宫、西南东北宫,仅以西南东北宫为例,2+5+8=15,“5”居中是神阙,“2”为右手这一线,我们让伤者伸出右手,术者痛捏其右手粒骨不放,嘱伤者大胆跺脚55下,不要怕痛,大胆地跺!等到55下结束,送开手,再让他跺脚看看疗效。也许,就这么两下,刚才来的时候还得人搀扶着疼痛难忍的伤者,现在可以快步如飞了。

这就是洛书疗法,神奇而又简单,若要全面掌握,须全面研究。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2 发表于: 2012-07-31
六字诀书法
易道书院 张述任

六字诀书法,是张述任教授的合能体,把六字诀及书法五行合二为一,是绝妙的养生书法。

■六字诀书法?
■什么是六字诀?
■六字诀的读音?
■六字诀的记忆?
■六字诀配五脏六腑?


■六字诀书法?
易道书院 张述任
六字诀书法,是张述任教授的合能体,把六字诀及书法五行合二为一,是绝妙的养生书法。



张述任教授的风水书法

■什么是六字诀?
易道书院 张述任
这六字诀是:嘘、呵、呼、呬、吹、嘻,可调养人的“肝、心、脾、肺、肾、三焦”。
六字诀是道家吐纳养生法,最早出自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通过嘘、呵、呼、呬、吹、嘻的长息吐气之法,以牵动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可调身、调息、调神,形、息、意三者合一,达

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的功效。



■六字诀的读音?
易道书院 张述任
根据唇齿舌喉牙、五行五音的系统原则,对应六字诀读音如下:
六字 嘘 呵 呼 呬 吹 嘻(唏)
拼音 xū hē hū sī chuī xī
五音 牙 舌 喉 齿 唇 牙
1、嘘(xū),需音;
2、呵(hē),(亦有读呵ke,读科,但在道家均读hē),喝音;
3、呼(hū),呼音;
4、呬(sī),(亦有读呬xia,读虾,但在道家均读sī),思音;
5、吹(chuī),吹音;
6、嘻(xī),唏音。

■六字诀的记忆?
易道书院 张述任
六字诀的: 嘘呵呼,呬吹嘻,张述任教授告诉我们可以用谐音记忆:“须呵护,思吹熄”,意思是:须要呵护自己,更须要,思考吹熄掉自己的杂念。就可以记住了。

■六字诀配五脏六腑?
易道书院 张述任
1、嘘(xū),平肝气。嘘字配属肝和春,春季吐纳时默读‘嘘’,可以使肝木疏达,眼目明亮;
2、呵(hē),(亦有读呵ke,读科,但在道家均读he),补心气。呵字配属心和夏,夏季吐纳时默读‘呵’,可以使心火收藏,心平气静;
3、呼(hū),培脾气。呼字配属脾和四季,四季吐纳时默读‘呼’,可使脾胃运化功能旺盛,消化,吸收正常;
4、呬(sī),(亦有读呬xia,读虾,但在道家均读si),补肺气。呬字配属肺和秋,秋季吐纳时默读‘呬’,可以使肺气滋润,不为秋燥所伤;
5、吹(chuī),补肾气。吹字配属肾和冬,冬季吐纳时默读‘吹’,可使肾阳(肾中火即肾阳,配属八卦中坎卦)收藏,肾气安宁;
6、嘻(xī),理三焦。嘻字配属于三焦,四季吐纳时默读‘嘻’,可以使三焦运行无阻,消除烦热。

根据唇齿舌喉牙、五行五音的系统原则,对应六字诀读音如下:
六字 嘘 呵 呼 呬 吹 嘻(唏)
拼音 xū hē hū sī chuī xī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脏腑 肝 心 脾 肺 肾 三焦(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3 发表于: 2012-07-31
学习中医要寻根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根,学习中医必须学习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传承的是中华文化,那么中华文化的根在哪里呢?
   中华文化讲究阴阳和太极、五行,这个跟来源于河图和洛书,学习中医要以黄帝内经作为经典,不忘中华文化的根,中医来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来源于洛书,洛书来源语河图。
    所以学习中医要领悟河图,这是中医的根基,没有了根据就像一个浮萍,在各种学说之中无所适从。中医讲究阴阳、五行、藏象,中华文化就是阴阳五行想象学说,自从看到太阳月亮古人就知道了阴阳,但是第一个记录下来的无字天书就是河图。所以,遇到疑难问题,不停地参悟河图,你就可以领悟中医的根基。凡是在学习黄帝内经种无法领悟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黄帝内经为什么没有加上眉批这条属于河图洛书,而是因为这是基础人人都懂都会的,但是现在大家已经不会了。所以要补上这一课。
    中华文化的易学,不是指的易经,已经有诸经之首的称呼,但是周易只是易学的一部分,包括:
1、河图、洛书,八卦受河图洛书影响写出来的,有伏羲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的后天八卦。
2、周易门道、行道,在后天八卦基础上的八卦演绎出来的64卦。
3、阴阳、无极、太极。学习中华文化不能不知道阴阳和太极。
4、易家的天干、地支,这是中国的老黄历,这是只有中国独一无二的理论体系。
5、五行学说。
这是中华文化的易学五大部分。
医易同源,中医的阴阳、五行是核心,地球上的金木水火土是只有地球上才能看到的地五行,还有天五行,人的五脏六腑是人五行。人是宇宙中的一分子,认识一个完整的整体,中医不是在治病,而是在平衡阴阳。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4 发表于: 2012-07-31
整体观的例子
  比如说,一个得了骨病的人,小时候可能得过鼻炎,头痛都在前额,女同志的乳房胀,得了小叶增生,腿和膝盖疼,要从阳明经上来找原因,如果老流鼻涕一定是得了慢性鼻炎,不是只要一个艮卦7就活动了全身,而是调整了你的整体,要通过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根本和实质。
  胃不好、关节不好不是7能够解决问题的,象的背后是肝影响了胃,形成肝胃不和,木克土造成的。肝气太过与不及都不行。如果不调肝,老胃病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好。
   怎样找到中医的根,这就是藏象理论。很多人学习针灸、拔罐、推拿、足疗,中医的各个方面都学,拿了证书一大摞,还是不能根本的治病,原因就是在于人是一个整体,中医经络理论是一体的,这个扣一定要解开,你要将自己过去的病都理一理,比如你晚上吃饭太多就做梦,晚上那一天不吃饭就不做梦了,吃药是没有用的,所以晚饭不能吃得很饱,如果不能保护好脾胃后天之本,五花八门的疾病就会找上门来。我们要将自己症状进行积累,疾病是一笔财务,要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5 发表于: 2012-07-31
河图和洛书
   河图是一个四方的一张图,它是一张无字天书。我们要对着这张图悟。
   你看到了什么?
   1、你发现它是由白点和黑点组成,这就是阴阳。阴阳无处不在,比如在黑板上写字,黑板是黑的,粉笔是白的,这就是阴阳。现在的输液室白字黑字。黑白格子衣服永远都不会过时。
   2、四方、五方。方的概念是天象,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中方,这是方,上下左右中是位,方位是不同的。
   3、河图上的南和地理上的南是不同的。从一开始中医和西医就不同了,为什么中医的上为南?我们祖先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一份子,自己就在地球上,上面是太阳,所以太阳带来热量,太阳在上,南在上,因为南方热的原因。而西方认为站在地图外面看方向,自己不在地球上的思维方式,不够实在。如果澳大利亚南半球的人是不是就不适应了呢?太阳仍然在上,中国还有一个惯例,就是永远面向太阳面向南看这张图,所以永远都不会错。到达南半球,南北就掉了一个个,上面就变成北了,一个南半球一个北半球就掉个了吗?不会的,中国永远都是面亮而立,皇帝的位置永远都是面南而坐,太阳永远在上面不会变,要阳光、要温暖都是在南方,河图山规定了南方为上。
4、除了上下左右之外还有一个前后,前边为上还是后边为上?中国有一个潜规则,就是你面向太阳这是根深蒂固的文化,房子一定是朝阳的,河图上规定了南方为上。
河图上有两个圈,每个方位都是两个圈,都是双的,这是5,这是10,它两边加起来就好了,中间是5,加起来就是10,两边加起来就好了,东方是38,49是西方,16是北方,27南方,学习中医一定要记住,中医整个的概念都没有离开这个,你理解了这个河图,种以上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6 发表于: 2012-07-31
5、在河图里面中医的五行学说也可以看出来: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方土,是老五在中间用心进行悟。平衡的概念也在这里,平衡四方,了解了这张图,你就图上的都在在中间,你站在上面了。
我们看:天天生气发火,肝火就会发热,热则寒之,要用下面的寒拉下来。要用西方的肺气补,肾水要用平衡的概念。河图天天相面,张仲景的伤寒论和河图的观念竟然是完全一致的。
这个在学习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个概念。有了这个概念,你看着方向开具处方就会力道的很。你一下子就明白了伤寒论的精华,
刘丽红的书中,田八味用象数的3、8为东,来调肝,还一下脉药方就开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八味药,一看就是调肝的高手。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上下一调病就好了。你如果不知道河图、八卦,就会云里雾里,七损八益,还在那里天天争论哪是七损哪个八益,7艮卦胃实太过了就要损,8坤卦脾弱太低了要补,补不足降有余,看黄帝内经一定要有中国文化,河图的基本功,黄帝内经为什么不标出来,就是因为认为这是小儿科,河图是中国文化,现在的中医已经不知道了,所以看不懂黄帝内经。九宫里面都是河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7 发表于: 2012-07-31
6、阴阳五行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河图和现在图标的不一样,7在中间,这个土非常了不起,肝木相克的7来了一切都化解了。有相生就有相克,大家认为相生好,相克不好,有相生就有相克,相生相克都是为了平衡,家里有孩子,要有唱白脸的,有唱红脸的,你不能都对他好,不然就管得不大像样子了,天天给树浇水要浇死的,相生相克永远是一体的,为了达到平衡,必须进行牵制。
五行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中医里面的话讲了几千年,天上风和地上木形状不一样,为什么将肝放在中间,为什么啊?一些老中医可能永远都没有想过,没有一位老师解释过。这是五条杠,你解决了这个风全部就迎刃而解了,寒风来了,冬天来了,这个风给我们带来了,春天来了棉衣穿不住了,风是天的使者,地上木正好是地的使者,树木绿了,春天来了。
在脏为肝,肝不是人的使者,肝的外形和树木相差远了,有一句话:火曰炎上,水曰润下,木曰曲直,在无形中木是曲直,风一刮树木一会弯曲一会直起来,人也是这样,小孩抱着慢慢长大,摇摇摆摆慢慢在曲直中和小树一样成长起来。这就是天地人的象的一致性。 这句话能上你想好半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老人疾病你要找肝,老打止痛药不行,肝有主情志,这些都不能背,要多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领悟。
   阴阳、五行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发现中医的阴阳五行实际上是在河图就有了,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家庭中的相生相克就会很和睦。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8 发表于: 2012-07-31
7、阴阳是比一分为二还高度的概括,这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手背是阳,手心是阴,阴阳永远都不能分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今天晴天,有太阳出来,今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出来是阴天,是阴中有阳,不是真正的没有太阳了。
身体中也有阴天,说不出来的浑身不好受,这是你身上的阴天,你身上的阳气被身上的阴遮住了,典型的就是湿住了,使得全身不好受,自然里面有什么,就有什么样的例子,阴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你自己感受到的,阴阳永远在你身边。阴阳是很宽泛的,周易一本书在讲阴阳之变,64卦看着很复杂,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永远这样讲阴阳的变化。
8、黄帝内经的素问。阴阳大象论中,一阴一阳是为到也,阴阳存在天地的道里,有物混成天地,有气分阴分之说,老子的道,浑沌元初,阴阳,易经的道,墨子的道,一个是给高智商人讲的,一个是给中智商人讲的,一个是给老百姓讲的,一阴一阳是为道也,三本经典讲了一个问题,是讲的宇宙的运行轨迹,就是道。
冬天你敢穿裙子在外面,就是违背了天道,非冻感冒不可。学外国人冬泳这是违背了天道,冬天要收藏起来阳气,你这是在浪费阳气。中国人洗脚,外国人洗澡,东方人和西方人人种不一样,东西方差异可以从河图中找到,上海人在中间,说话速度很快,因为肝火旺,那年的非典为什么在北京不在上海,就是因为北京特别热,非典还是依靠中医压下去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9 发表于: 2012-07-31
9、中国的五运六勤知道的很少了,这是中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没人知道连继承都没有就不能说发展了。
10、河图方位决定了你的身体状态,北方人体壮,食面食,《素问。金贵大言论》,南方人吃大米,因为是为了补充精气,因为肝火太旺了,一定要记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山西人吃醋,他站在西方肝受到侵袭,放醋要放糖醋,每一方的饮食都要用黄帝内经来解释。现在大学不讲黄帝内经了是选学靠边站了,失去了根本的中医是不行的。中医一定要站在中国文化上来学。学习中医千万不要有压力,开夜车。所以要学八卦相数一定要学河图。
11、河图还有春夏秋冬,这里是冬天,这里是冬春之交,这里是春天,这里是春夏之交,这里是夏天,这里是夏秋之交,这里是秋天,这是是秋冬之交,春节在这里,立春在这里,立夏在这里,立秋在这里,立冬在这里,春夏秋冬采用的是顺时针,河图给我们昭示了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春夏秋冬。
春天阳上升了,春天不能压制他,要守天道,春天保肝,夏天要养心,秋天要养肺,冬天要养肾,冬天是要收藏的,保肝是为了保护你的阳气,一些养生专家忽悠要冬泳锻炼身体,这是在散发阳气,还有一些老年人在早上很早就去锻炼身体,太阳还没有升起来锻炼身体是在损耗自己有限的阳气,没有好好的收藏。我们的文化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外。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