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习一定要达到可以压码多个句子,才能记忆住整篇课文或文章。如果这句子话刚过去一会儿,就不记得其读音了,说明还没有压码听懂这个句子。每一句一回想,听懂了,记住了。几个句子一回想,都听懂了,课文就记住了。
这时就进入可以训练自己,进入学习的快车道。也就是听一遍某一篇课文,就压码听懂一篇课文。可以按这个要求来进行练习,养成听一遍就有一遍效果。而不是我们过去学习多少年,也没有多大用途。但这需要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准备的。不是一上来就可以进入快车道。F2赛车手的训练是长期的,孙老师教我们用压码法,快得多的掌握“驾车”技术,尽早使我们就能参加“实战”比赛。
压码听懂的训练是,把句子分解,就象五笔输入法,把汉字分成“字根”来拼装,环境英语是教我们把句子分成“块”来拼装。环境英语要求我们,把握其每个块的读音。天天练习句子中不同块的发音,一块一块的记,What's your 是一块,What time 是一块,What's the 是一块,每块都熟悉到不用想的地步,脱口而出。 这样才能过渡到几个句子一串串的记忆。就把块的前面和后面加上部件,组装成句子练习。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last name? What's your job? What's your address? .............。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进入孙教师的压码多个句子的练习。
孙老师说,把这两些句子连着说出来,就是压码多个句子。也就是按“语段”记忆。孙老师教我们压码快速记忆“语段”的语音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参加演出了。因为我们记忆的,都是一个一个语段的剧本,中间包含了剧情、场景和人物。我们把它拿到手,就当然可以进行对话和表演。
附录:(摘自 语段教学:提高阅读能力的捷径 来源:现代教育报)
一、语段的概念,语段教学的地位及其意义。所谓语段,即一组句子,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语言片断,它具有篇、段的某些特征:
1.结构上的完整性。语段是篇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独立”是指能独立地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而“相对”是指在一篇文章中其独立性是相对而言。从它内部的组织关系看,又必然具备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特点。
2.表义上的层次性。语段一般只有一个语义中心。语段中的各个自然段,一层一层组合起来,在表情达意上集中指向语义中心,使语段的中心意思不旁生枝蔓,不苟简残缺。故我们才能正确地给语段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3.语段知识的集中性与整体性。一个语段包含了许多语文知识点,在一篇中这些知识点相对集中,文章那些字、词、句较为突出,词法、句法、文法、章法颇具特色,而且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集成块。
4.语段教学地位及其意义。以上这些都具有篇、段的特点。因此从阅读教学的策略上看,以语段为中心的教学可以收到省时、效益显著的效果。讲读务必抓住重点剪枝蔓;牵牛鼻子带动全面。这个重点和牛鼻子,就是一篇中的重点语段,实行重点语段统领整篇教材的教学。因为段如小篇,语段中包蕴着文章中所有的要素,一段之内必然涉及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法等问题。
例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的第五自然段,即“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一段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式,其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等;文字、词语运用得十分形象,如“力争上游”这一词就集中体现了白杨树外形美的特点;“倔强挺立”一词流露出白杨树神韵美的性格。这些词语无不托出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及其象征意义手法的运用。从而把白杨树的形美写得生动、形象。这些是学生理解能力的极好训练,也是学生评价鉴赏及课后仿作的好例文。
由此可见,重点语段知识点集中,语言精美,是培养检测学生能力和知识的最佳语言材料。以语段教学可以将上述的语文知识放在较小的范围内去讨论。其优点是:指导方便,费时较少,讲练结合,检查容易,效果显著。抓住这样精彩的语段作为范例来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无疑是一个捷径。
二、语段教学的基本方法。加强语段教学,当然不能排除全篇的常规教学,而是在篇的常规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侧重训练某一重点语段。完成教学目标,其基本方法如下:
1.选准一篇课文的重点语段。重点语段有四个标准:一是能体现教学目的和富有特征意义的词、句;二是知识点较为集中;三是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层次结构分明;四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富有变化表达方式的语段,可视为学生熟记、效仿。
2.理解应整体,训练应分项。对于一个语段的阅读,首先要整体性,即对一段中主要包容了哪些内容,意象,意义,层次结构,各种修辞和表达方式,语体色彩等做全面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项练习。何谓分项练习,主要是教师从语段的整体出发,制定出具体的思考、练习题目和检测内容,来完成一个语段的教学目的和训练计划。
例如:《晋祠》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千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很粗大,虬枝旁图,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槐,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象底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一语段的练习目标为:作品的体裁、层次结构、抓住说明文的对象及其说明特征、说明方式、词语解释、语法、标题。目标定下后,制定检测练习题目为:(1)这段文字体裁是 ???。(2)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即:①??? 至???;②??? 至???;③??? 至??? 。(3)这段文字说明晋祠的??? 具有??? 和??? 的特点。(4)这段文字运用了??? 、??? 等说明方法。(5)解释词语意思:偃卧、虬枝、老妪。(6)在古木的荫护下是??? 短语,它在该句中充当??? 语;分外幽静、典雅是??? 短语,它在该句中充当??? 语。(7)这段文字应拟恰当标题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语段分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捷径。语段教学是紧扣检测、训练,语文思维训练、学生评价鉴赏及课后仿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 此贴被ligengbeng在2007-11-17 13:1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