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0阅读
  • 367回复

常见本草俄语练习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0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五] 心痛
(即胃脘痛)
脉∶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阳微阴弦,或短又数;紧实便难;滑实痰积;心痹引背,脉微而大,寸沉而迟,
关紧数锐。
心痛初起者,胃中有寒也。
姜桂汤 治初起胃脘寒痛。
干姜 良姜 官桂(各七分) 藿香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炙) 木香
茴香(酒炒) 枳壳(麸炒) 砂仁 香附(炒。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木香服。痛甚加乳香;手足厥冷,脉沉伏加附子,去良姜。
心痛稍久者,胃中有郁热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1 发表于: 2012-03-25
姜桂汤 治初起胃脘寒痛。
干姜 良姜 官桂(各七分) 藿香 苍术(米泔制)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甘草(炙) 木香
茴香(酒炒) 枳壳(麸炒) 砂仁 香附(炒。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磨木香服。痛甚加乳香;手足厥冷,脉沉伏加附子,去良姜。
心痛稍久者,胃中有郁热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2 发表于: 2012-03-25

清热解郁汤
栀子(炒黑,二钱) 枳壳(麸炒) 西芎 黄连(炒) 香附(炒。各一钱) 陈皮 干姜
(炒黑。各五分) 苍术(米泔浸,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服后戒饮食半日。渣再煎服。
清膈散 治心胃刺痛,憎寒壮热,口干烦躁不卧,时痛时止。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黄连 枳实 栀子(酒炒) 竹茹 赤芍(各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痛甚加姜汁三匙。
心痛大便实者,宜利,则痛随利减也。
枳实大黄汤 治大便结实不通,胃中痛者。(方见腹痛。)
利气丸(方见诸气。)
心痛原素喜食热物者,死血留于胃口也。
活血汤 治热伤胃口,死血作痛。(方见腹痛症。)
韭菜丸 治胸膈背后死血积滞疼痛,或吐血后,或劳后饮酒,怒气过多,俱胸背作痛。
当归 川芎 人参 牡丹皮 桃仁 大黄 黄芩 姜黄 三棱 莪术 桔梗 枳壳 半夏 防风 羌活
(各等分,俱要生用)
上用韭菜根共一处,酒浸晒干又浸。如此三五次,共为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或百丸,茶清下。
心膈大痛,攻走腰背,厥冷呕吐者,是痰涎在心膈也。以先用鹅管探吐,痰涎出后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3 发表于: 2012-03-25

枳缩二陈汤 治痰涎在心膈上,攻走腰背,呕哕大痛。
枳实(麸炒) 砂仁 半夏(姜汁制) 陈皮 香附(各二钱) 木香 草豆蔻 干姜(炒,各五分)
浓朴(姜汁炒) 茴香(酒炒) 玄胡索(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入竹沥磨木香同服。
心痛胃口有虫作痛者,时痛时止,面白唇红是也。
椒梅汤(方见腹痛证。)
治虫咬心痛
凤眼草(即椿树枯用子) 乳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黄酒送下。
苦楝汤 治虫咬心痛。用苦楝根皮,煎汤服之。
灸心痛神法 两手肘后陷处酸痛是穴。先用香油半钟,重汤煮温服,即用艾入水粉揉烂为炷。每处灸
五壮,其痛立止。
补遗秘方
九气汤 治膈气、风气、寒气、忧气、惊气、喜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痞气,心腹刺痛,不能饮
食,时止时发,攻则欲死,并治,神效。
香附米 郁金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煎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4 发表于: 2012-03-25

红白散 治心疼神效。
官粉(二钱) 红碱(一钱半)
上二味为极细末,用极辣葱捣汁和一处,烧酒调下立
止。
神效散 治心痛作酸;又治水停心下,作声如雷;又治口眼 斜,不省人事。用胆矾一分为末,温黄
酒调下,以吐痰尽为度。
桃灵丹 治心腹痛疼及阴症,或绞肠痧等症。
玄胡索(一两) 桃仁(去皮,五钱另研) 五灵脂(五钱) 乳香(五钱) 没药(七钱)
上各为细末,醋糊为丸。每服二三十丸。心疼,淡醋汤下;腹痛,干姜汤下,或用黄酒下。
三仙丹 治心疼至危,将此即起。
白信(煨) 巴豆(去皮油) 黄蜡(各等分)
上共为末,熔黄蜡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烧酒下。忌醋。
芎术姜栀二陈汤 治素有痰火,胃脘急痛不可忍者,食不能消。
川芎(一钱) 干姜(炮,一钱) 苍术(米泔制,一钱) 栀子(炒,一钱) 陈皮
(去白,二钱二分) 半夏(姜汁炒,一钱) 茯苓(去皮,一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五片,水煎。正痛时温服痛止,待半日方可饮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5 发表于: 2012-03-25

沉香化滞定痛丸 专治胃脘痛、胸中满闷、停痰积块、滞气壅塞,不拘远年,心胃痛,服之即效,屡
屡有验。
沉香(三钱) 没药(五钱) 大黄(五钱,炒) 瓦珑子(一个,火 红,醋一日) 莪术(三钱)
玄胡索(二钱,酒炒) 乳香(二钱)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壮实者十一丸,白滚水送下。行二次,米汤补之即安。
心疼、肚腹痛、小肠气积块冷气等症,属虚寒者宜服。
当归 川芎 陈皮 茯苓 砂仁 官桂 玄胡索(各一钱)
丁香(五分) 三棱(一钱半) 莪术(二钱) 槟榔(二钱)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神效。忌房劳。
破积散 治心气痛、食积肚腹痛、饮热积块痛,症属实热者宜服。
香附米(四两,酷浸煮干) 栀子仁(炒黑,二两) 三棱 莪术 郁金 枳壳 黄连 大黄(各一两)
上共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淡姜汤送下。
进士中寰何公夫人,患经行胃口作痛,憎寒发热。一医以四物汤加官桂、香附服之,即吐血而痛愈甚。余
见六脉洪数,乃郁火也。以山栀二两,姜汁炒黑色,一服立愈。
一教谕年五十一岁,因酒食过饱,胃脘作痛。每食后,其气自两肩下及胸,次至胃口,痛不可忍。令人将
手重按痛处,超时忽响动一声痛遂止。如此八年,肌瘦如柴。余诊六脉微数,气口稍大有力。以神 丸一服下
之,其痛如失。后以参苓白术散调理撤消。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6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五] 腰痛
脉∶腰痛之脉,必沉而弦。沉微气滞,弦损肾元;或浮而紧,风寒所缠;湿伤濡细,实闪挫然;涩为瘀血,
滑痰火煎;或引背痛,沉滑等症。
大抵腰痛新久总属肾虚。新痛宜疏外邪、清湿热;久则补肾,兼补气血。
常常腰痛者,肾虚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7 发表于: 2012-03-25

\x补阴汤\x 治肾虚腰痛。
当归 白芍(酒炒) 生地黄 熟地黄 陈皮 茴香(盐、酒炒) 故纸(酒炒) 牛膝(去芦,酒洗)
杜仲(去粗皮,酒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 人参(五分) 黄柏(去粗皮,酒炒) 知母(酒炒。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
上锉一剂,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痛甚大者加乳香、砂仁、沉香,去芍药、生地、陈皮。如常服合丸
药,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清心米汤下,酒亦可。
\x养血汤\x 治腰痛、腿痛、筋骨疼痛。
当归 生地黄 秦艽 肉桂 牛膝(去芦,酒洗) 杜仲(盐、酒炒) 茯苓(去皮) 防风(去芦。各
一钱) 土茯苓(一钱半) 川芎(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临熟入酒少许同服。
\x青娥丸\x 治肾虚腰痛。
大茴香 杜仲(酒炒) 破故纸(酒炒。各一两) 加熟地黄(二两酒洗,)用胡桃去壳取肉四两,汤泡,
去皮,纸包,捶去油。共五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
下,或木香汤下亦可。
日轻夜重者,瘀血也。治瘀血腰痛(方见郁症。)根据本方加木香、沉香、茴香、乳香、牛膝,去乌药、官
桂、青皮、牡丹皮。
\x调荣活络汤\x 治失力腰闪,或跌扑瘀血凝滞及大便不通而腰痛者。
当归 桃仁 大黄 牛膝(各二钱) 川芎(一钱) 赤芍 红花 生地黄 羌活(各一钱) 桂枝(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x过街笑\x 治闪腰痛。
木香(一钱) 麝香(三厘)
上为末吹鼻。右边吹左鼻,左边吹右鼻。令病患手上下和之。
遇阴雨久坐而发者,是湿也。渗湿汤治湿伤腰痛(方见湿症。)根据本方加破故纸、杜仲、茴香、木香、乳
香,去浓朴、抚芎。
腰背重注走串痛者,是痰也。二陈汤治湿痰腰痛(方见痰症。)根据本方加木香、茴香、乳香、玄胡索、砂
仁、苍术、羌活、酒芩、当归、杜仲(酒炒)。
肾虚腰痛补遗方
\x续断丸\x 治腰痛并脚酸腿软。
续断(二两) 破故纸(酒炒) 牛膝(去芦,酒洗) 木瓜(酒洗) 杜仲(去粗皮酒洗) 萆 (酒浸
。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无灰酒送下五六十丸。
\x又方\x 大胡桃二个,炮焦去壳细嚼,烧酒送下,腰痛立止。
\x滋阴补肾丸\x 滋肾养血,除湿热、止腰疼、腿酸痛。
熟地黄(酒洗、一两五钱) 白芍(酒炒,一两) 当归(酒洗,一两五钱) 川芎(八钱) 破故纸
(盐、酒炒,二钱) 杜仲(姜汁炒,一两五钱) 小茴香(盐、酒浸炒,六钱) 甘枸杞(盐、酒浸炒,
一两) 黄柏(盐、酒浸炒,一两二钱) 桃仁(去皮炒,五钱) 川楝子(一两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热酒送下。
\x胡桃丸\x 治腰痛。
乳香 沉香 木香 母丁香 大茴香 干姜 杜仲(姜汁炒,去丝) 没药 菟丝子(酒制) 破故纸
(酒炒,各等分) 胡桃(四个,去壳)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黄酒送下。
一肾虚腰痛,用六味丸加鹿茸、当归、木瓜。续断。(方见补益。)
一人跌腰作痛,用定痛等药不愈,气血日衰,面耳黎色。余曰∶腰为肾之府。虽曰闪伤,实肾经虚弱所致。
遂用杜仲、补骨脂、五味、山茱、苁蓉、山药,空心服。又以六君、当归、白术、神曲各二钱,食远服,不月
而瘥。(方见补益。)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8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五] 背痛
脉∶经云∶洪而大脉促上紧者,肩背痛;沉而滑者,痰痛(方见后豁痰汤。)
背痛者,痰气之所聚也。
\x参合汤\x 治背心一点痛。
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乌药 枳壳(麸炒) 僵蚕(炒) 川芎 白芷 麻黄 桔梗
(去芦) 干姜(减半) 紫苏 香附 苍术(米泔浸) 羌活(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剂,生姜煎服。
肩背痛,不能回顾者,太阳气郁而不行也。
\x通气防风汤\x 治肩背痛,用风药以散之。
本(一钱) 防风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川芎(一钱) 蔓荆子
(六分) 甘草(六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如身重腰沉、经中有寒湿,加酒浸防己一钱,轻者炮附子、重者炮川乌各五分。
\x豁痰汤\x 治肩背疼痛。
半夏(制) 栀子(炒,各一钱) 陈皮 海桐皮 枳壳(各八分) 桔梗 赤芍 苍术(制) 香附
(各七分) 茯苓(去皮,六分) 川芎 姜黄(各五分) 甘草(二分)
上锉,生姜煎,食远热服。如痛甚,头剂加朴硝二钱。



[卷之五] 痛风
脉∶痛风沉弦,肝肾被湿;少阴弱浮,风血掣急;或涩而小,酒后风袭;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
三脉乃备。
痛风者,遍身骨节走注疼痛也。谓之白虎历节风,都是血气、风湿、痰火,皆令作痛。或劳力,寒水相搏;
或酒色醉卧,当风取凉;或卧卑湿之地;或雨、汗湿衣蒸体而成。痛风在上者,多属风;在下者,多属湿。治
用活血疏风、消痰去湿,羌活汤加减。凡治痛风,用苍术、羌活、酒芩三味散风行湿之妙药耳。
遍身骨节疼痛者,皆是血气、风湿、痰火也。
\x羌活汤\x 治痛风症。
羌活 苍术(米泔浸) 黄芩(酒炒) 当归 芍药(炒) 茯苓(去皮) 半夏(姜汁炒) 香附(各一
钱半) 木香(另研) 陈皮(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服。风痛加防风;湿痛加苍术;热痰痛倍酒芩、栝蒌、枳实、竹沥;血虚痛加生
地黄;上痛加白芷、威灵仙;下痛加黄柏、牛膝;痛甚加乳香;发热加柴胡;小水短涩加木通,手臂痛加薄桂。
凡骨节疼痛,
如寒热发肿块者,是湿痰流注经络,与痛风同治法。若医迟不散,则成脓矣,外用敷药。一切痛风,肢节痛者,
痛属火,肿属湿,不可食肉。肉属阳火,能助火,食则下有遗溺,内有痞块,虽油炒热物鱼面,切以戒之。所
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爆、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毒、痈疽者最多。肥人多是湿痰,瘦人多是
痰火。
遍身壮热、骨节疼痛者,是风寒也。
\x解表升麻汤\x 治遍身壮热、骨节疼痛。
柴胡 升麻 本 羌活 防风 麻黄 苍术 陈皮 甘草 当归
上锉一剂,姜葱水煎,热服,出微汗。
遍身疼痛属虚寒者,宜温散也。
\x加味五积散\x 治四肢骨节痛,因虚寒者宜之。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陈皮 半夏(姜炒) 苍术(米泔浸) 茯苓(去皮) 浓朴(姜汁炒)
羌活 独活 枳壳(麸炒) 桔梗 白芷(各八分) 干姜 肉桂 麻黄 甘草(各五分) 穿山甲(随所痛取
甲,烧灰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麝香少许,水煎温服。
\x乳香定痛丸\x 治诸风,遍身骨节疼痛,或腿膝痛及筋骨风。
苍术(米泔浸,二两) 川乌(泡去皮) 当归 川芎(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三钱) 丁香(五分)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黄酒送下。
遍身疼痛属湿痰者,宜除湿化痰也。
\x清湿化痰汤\x 治周身、四肢骨节走注疼痛,牵引胸背,亦作寒热喘咳烦闷,或作肿块,痛难转侧,或四
肢麻痹不仁,
或背心一点如冰冷,脉滑,乃是湿痰流注经络关节不利故也。
南星(姜制) 半夏(姜制) 陈皮 茯苓(去皮) 苍术(米泔浸) 羌活 片芩(酒炒) 白芷
白芥子(各一钱) 甘草(三分) 木香(五分,另研)
上锉一剂,入竹沥、姜汁同服。骨体痛甚及有肿块作痛者,名曰痰块,加乳香、没药、海石、朴硝;头项
痛加川芎、威灵仙;手臂痛加薄桂,引南星等药至痛处;脚痛加牛膝、黄柏、防己、龙胆草、木瓜。
遍身走痛,日轻夜重者,是血虚也。
\x硫经活血汤\x 治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属血,多因酒色损伤,筋脉虚空,被风寒湿热感于内,
热包于寒,则痛伤筋络,是以昼轻夜重。宜以疏经活血行湿。此非白虎历节风也。
当归(酒洗,一钱二分) 白芍(酒炒,钱半) 生地(酒洗) 苍术(米泔浸) 牛膝(去芦,酒洗)
陈皮(去白) 桃仁(去皮,煎炒) 威灵仙(酒洗,各一钱) 川芎草(六分) 汉防己(酒洗) 羌活
防风(去芦) 白芷(各六分) 龙胆草(六分) 茯苓(去皮,七分) 甘草(四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忌生冷湿物。有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钱;如身上及臂痛加薄桂三
分;如下体并足痛加木瓜、木通。盐炒黄柏、薏苡仁各一钱;如气虚加人参、白术、龟板各七分;如血虚倍四
物汤,以姜汁酒浸炒,用红花一钱。
肢节肿痛者,肿是湿、痛是火也。
\x灵仙除痛饮\x 治诸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
已也。
麻黄 赤芍(各一钱)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白芷 苍术 威灵仙 片黄芩 枳实 桔梗 葛根
川芎(各五钱) 归尾 升麻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在下焦加酒炒黄柏;妇人加红花;肿多加槟榔、大腹皮、泽泻、没药。一云脉涩数者,
有瘀血,宜桃仁、红花、芍、归及酒大黄微利之。
四肢百节痛如虎咬者,名白虎历节风也。
\x舒筋立安散\x 治四肢百节疼痛。
防风 羌活 独活 茯苓(去皮) 川芎 白芷 生地 苍术(米泔浸) 红花 桃仁(去皮)
南星(姜炒)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芍(去芦) 威灵仙 牛膝(去芦) 木瓜 防己 酒芩 连翘 木通
龙胆草 附子(少许) 甘草
上锉剂,水煎,入姜汁、竹沥。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为末调服。
\x独活寄生汤\x 治白虎历节风神效。(方见中湿门。)
两手疼痛、麻痹者,是风痰也。治两手疼痛麻木∶当归 川芎 白芷 片芩(酒炒) 黄连 羌活 苍术
(米泔制) 防风 桔梗 南星(姜制) 半夏(姜汁炒) 桂枝 甘草
上锉,生姜煎服。
两足疼痛麻木者,是湿热也。治两足疼痛麻木∶当归 白芍(酒炒) 白术(去芦) 苍术(米泔浸)
半夏(姜炒) 陈皮 茯苓(去皮) 黄柏(酒炒) 威灵仙 川牛膝(去芦酒洗) 桃仁(去皮) 红花 甘草
上锉剂,生姜五片,水煎,入竹沥服。
\x加味二妙丸\x 治两足麻木疼痛,如火之热。(方见香港脚。)
一切筋骨疼痛者,宜外贴也。
\x神应膏\x 治骨节疼痛。
乳香 没药(各一两为末) 皮胶(三两) 生姜(二斤,取自然汁) 先将生姜汁以砂锅内煎数沸,入
皮胶化开,将锅取下坐灰上,方入乳、没末,搅匀成膏。用不见烟的狗皮摊膏药,贴患处。仍用鞋底炙热,时
时在膏药上运动熨之神效。勿犯铁器。
一妇人,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口干目赤头眩,痰壅胸膈不利,小便赤短,夜间殊甚,遍身作
痒如虫行,此属肝肾气虚而热也。用六味丸料加山栀、柴胡而愈。(方见补益。)
一风湿相搏,一身尽痛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升麻、防风、 本、苍术治之。如病去再服,以消风药损
人元气而益其病也。(方见补益。)
太仆睛岩张公,每患天阴则遍身痛如锥刺,已经数年。予诊左脉微数,右脉洪数,乃血虚有湿热也。以当
归拈痛汤加生地黄、白芍、黄柏,去人参,数剂而痊。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9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七 诸热
小儿诸热辨例∶
伤寒热∶手足梢冷,发热恶寒而无汗,面色青惨而不舒,左额有青纹。
伤风热∶手足梢微温,自汗,面赤而光。
伤食热∶目泡肿,右额有青纹,身热而头额、腹肚尤甚,夜热昼凉,面黄,或吐痢腹疼。
惊风热∶面色青红,额正中有青纹,手心有汗,时作惊惕,手脉络微动而发热。
风热∶身热,倍能食,唇红颊赤,大小便秘。
潮热∶如水之潮,根据时而至。
变蒸热∶身体上下而蒸热,上气虚惊,耳热微汗,唇上下有白泡,状如珠子。重者,身热脉乱、腹痛啼叫、
不能乳食、或吐 。周岁以后,无此症也。
潮热,发渴有时;惊热,颠叫恍惚;夜热;夕发且止;余热,寒邪未尽;食热,肚背先热;疳热,骨蒸盗
汗;背热,一向不止;烦热,心躁不安;积热,颊赤口疮;风热,汗出身热;虚热,困倦少力;客热,来去不
定;癖热,涎嗽饮水;寒热,发如疟状;血热,辰巳时发;疹热,耳鼻尖冷。诸热得之,各有所归,其间有三
两症交互者,宜随其轻重而治之。
诸热为病者,宜清热也。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