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87阅读
  • 220回复

富兰克林的阶段学习日记 开篇:12月20日晚第一课感受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00 发表于: 2007-03-05
Re:富兰克林的阶段学习日记  开篇:12月20日晚第一课感受
其实李勇是天子娇子,以他的闯劲,无论他做什么,他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只不过疯狂英语是他的催化剂,外贸正好是他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这才成就他的这一生。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1 发表于: 2007-03-07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五十八: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五十八:

    3月6日《老友记》第一季第1集重复看了2遍,第3遍因为临时有事只看了一半。白天对照电子文本跟读了一遍第一季第1集的MP3。

    白天抽空进行了纵向法练习。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2 发表于: 2007-03-08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五十九: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五十九:

        3月7日帮助我公司一位承包商老板进行阿里巴巴国际英文站产品推广的英文资料翻译编辑以及上传工作,包括公司介绍、产品介绍等的英文资料。另外还要感谢新闻提供给我英文在线查词等工具并和我一起讨论某些词汇细节。全天因为孩子、他妈妈都回到我身边,忙于家庭琐事,未有进行其他英语练习。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3 发表于: 2007-03-09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

        3月8日全天只进行了纵向法查词典的练习。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4 发表于: 2007-03-10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一: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一:

        3月9日全天也只进行了纵向法查词典的练习。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5 发表于: 2007-03-10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二: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二:

        3月10日继续帮助我公司一位承包商老板进行阿里巴巴国际英文站产品推广的英文资料翻译编辑以及上传工作,包括公司介绍、产品介绍等的英文资料。晚上陪儿子看迪斯尼动画片《美人鱼》等。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6 发表于: 2007-03-11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三:
富兰克林的自我练习日记之六十三:

        3月11日继续帮助修改阿里巴巴国际英文站产品推广的英文资料,包括公司介绍、产品介绍等。晚上陪儿子看迪斯尼动画片《小木偶奇遇记》等。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7 发表于: 2007-03-12
连载之十三:富兰克林 英语学习以及运用的心路历程
连载之十三:富兰克林 英语学习以及运用的心路历程

      我在美资企业任职的经历分享:

      前文有述,2005年11月7日我面试到现在这家美资企业,也是生产灯具,但是营销部门在美国总部Florida,这边是生产基地,专门有客户服务部门来进行跟单工作。面试以后,人事部门安排我担任厂长助理,2006年春节以后因为厂长被董事长(美国老板)提拔为Vice President, 我也就相应成为Vice President’s Assistant,工作至今。

      记得我刚开始进来面试是以应聘外贸业务员的身份进行的。其实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家公司所谓的招聘外贸业务员也就是招聘业务跟单人员,工资比较低,而且没有业务提成。(真正的业务营销人员在美国总部。)人事部门看了我的简历后推荐我担任厂长助理一职,并且告诉我待遇要比业务员高一点。我当然没有理由反对,就这么默认了这一抉择。

      厂长是湖北随州人,跟随这家公司的美国老板八九年了,从质检一直做到厂长、后来升任为现在的Vice President, 就这么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披襟斩棘、经历无数风雨闯荡过来了,尤为厉害的是,他英语几乎一点也不能说,只能有时候说一两个他知道的单词,就这样还是打败了无数职场竞争者,凭着过硬的产品经验和多年的资历,深获美国老板的宠信,一直全权负责老板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的所有日常事务的决策与经营,可以说,大小事务全是他当家作主、他说了算——老板对他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一来,我所处的助理位置明明白白就是主要负责帮助上司与美国老板等的面对面沟通以及日常电子邮件翻译回复等等,其他临时需要跑腿的杂事并不太多,——包括每周举行管理人员例会要组织会议、上传下达、做好会议记录等等。

      初到公司我就很想“吃透”象英文百科全书那么大块头的英文产品目录——很大的16开本、很厚、很重、很豪华的那种。我摊开产品目录仔细地看,努力想搞懂其中产品专业名称、术语名词的中文对应含义以及大家对它的“通俗叫法”等等。我甚至还自己动手制作电子文档试图将这些看来眼花缭乱、林林总总一大堆的产品以及规格进行一个全面的整理,试图弄出个头绪规律方便自己查阅、记忆等。

      另外,汇集到厂长电子邮箱的一大堆电子邮件,每天都有很多新邮件,有来自美国的,有来自不同国家客户的,有工厂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我从一开始就试图将这些混杂着中文、英文、技术资料、专业术语的电子邮件“吃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进行这方面邮件的观摩学习,汇编整理。其余时间我也到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样品室、各部门看看、走动走动,了解一些实际生产方面的东西。

      美国老板没有来公司的时候,都是客户跟单服务部门经理——一位40多岁、脾气古怪的未婚女士在全面负责国外客户来访的接待工作,包括厂长陪同客人到工厂各处参观时的翻译交流等一应事务都是她在处理。她的作风带着台湾过来的傲慢和霸气,和气的时候人很好说话,忙乱的时候见谁都训斥,给人一种“飞扬跋扈”的“贵族白领”之感觉。我刚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也被她无端“教导”过几次,后对她一直心怀恐惧、敬而远之。她的所谓“台式国语”普通话说的快了很难清楚地听懂、听清,至于她给国外客人交流或做英文翻译时说的那种“台式英语”我一直都没有听懂过,——在我听来,她那种发音很快,没有声音起伏的韵味和腔调,就象是小学生毫无感情、木然地快速背诵经文一样,真的很难听懂大意,——她一说就是很流利的一大段,伴随着类似小女孩的那种假笑、讨好和逢迎、做作,不时用一只手在自己嘴边做“半遮成喇叭状”跟身边自己人说上一两句,而且在这些场合她从来都是小声轻声说话,全然不同平时训斥教导其他员工同事的时候!

      我记得过了不久,美国老板真的亲自“飞”到我们工厂了,一呆就是一个星期左右。那天早上,厂长和我一起先期察看车间各个地方是否准备好了,以便接下来等老板到车间来视察。厂长交代我一会儿见到老板要自己用英文做一下自我介绍。接着和我到楼上大样品室见正在视察样品陈列情况的老板。

      我随同厂长一起走进大样品室,仿佛走进了国外的某一个天地之中。这个大样品室我平时很少进来,也是我平生所见最为壮观、豪华、气派的样品陈列室,全是西洋式装修设计,四周墙壁玻璃橱窗里全是安装于地面或者墙壁的各式各样灯具样品,大到几千瓦的大功率返光灯,小到几十瓦的壁灯、庭院灯,还有一些古罗马风格的古典外观设计的灯具,……灯光此时全部打开,交相辉映,显得富丽堂皇,如同宫殿一般。几百平方米的样品陈列室中心位置是偌大一个西洋式酒吧吧台设置,倒圆锥形、一层层砌下来的吊顶位于吧台正中,镶嵌着一盏盏打着柔和光线的聚光灯,吧台上有咖啡机、各式饮料、点心、水果等等,还有轻音乐音响设备,……这一切一应俱全,方便客人、老板一起参观完橱窗展品之后边休息小憩边环视四周样品灯具进行商务交流等等。

      老板看见我和厂长进门,向我们招手致意,我也赶紧挥手回应他。我心里说实在的一直紧张着呢!好在老板又继续看橱窗,边看边陪同身边的客户服务部经理说着展品布置的改进意见。经理赶紧翻译给厂长听。过了一会儿,瞅着一个空歇机会,厂长示意我“你介绍一下自己啊!”我赶紧对老板说:“Good Morning, Mr. XXX! My name is Franklin Lee, I’m the assistant of xxx!”我的声音相对于样品室的空旷寂静以及客户服务部经理的小声,显得清晰响亮,自我感觉发音很好,——老板停下来看着我,说:“Frank or Franklin?”我赶紧回答“Franklin!”老板接着说“Nice to meet you!”我听了他随意说出的这一句问候语,反应似乎慢了半拍,我条件反射般的低声回应了他“Nice to meet you——too!”话音到最后显得很轻微了——这是一个非正式的见面问候和交流,简单、随意,随即就被接下来继续着的事务交流所淹没,仿佛刚才一面不曾有过一样。

      客户服务部经理一边继续翻译,一边跟我说:“楼上样品室里的我翻译,楼下车间的到时候你翻译。”我默然,不置可否。

      跟随老板一行来到楼下生产车间,客户服务部经理一边翻译一边催我上阵,她在旁边象教练似的指点训导我,弄得我刚翻译一两句就很不自在。我被她搞得紧张兮兮,她还在旁边催促我,说老板的脾气是不允许等待、拖延、滞后长时间的,只能在老板说完5秒之后立即翻译出来,否则——5秒之后她就接口、替代我翻译了!——如此一来,她在旁边“读秒”,搞得我更加紧张狼狈,后来我干脆跟在后面不做声了,她很得意地继续她自己的“翻译事业”了……自此以后,我对她更是从内心里深恶痛绝,只要有她在场我尽量避而远之!

      过了很长时间,有一次老板带着客人来工厂参观,客人分批来,特别繁忙。有一些客人由客户服务部经理带到宁海分厂等处参观去了,工厂这边厂长陪同老板视察车间只有我陪同翻译。我这一下子活跃了许多,自由了许多,放开来手脚,拿出我以前广州展会期间和外商打交道的经验和勇气独自“挑大梁”,这次我主动和老板交流了不少题外话。前些时候因为有客户服务部经理在场造成的诸多尴尬、拘谨、难堪此时都一扫而光了。尽管这一次的听说我不是很到位、很专业,但是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我心里没有了刚开始进行时的紧张,留下的只是喜悦和爽快的感受,自个儿久久回味着……

      到年底,听说客户服务部经理年后某个时间将要调任欧洲市场部去搞销售、直接和欧洲市场的客人打交道去了,不会长期呆在大陆这边我们工厂了——有一天,厂长叫我带着纸和笔随他去老板办公室,天哪!——到老板办公室我才明白,厂长要与老板坐下来面对面交谈一些关于公司总体事务方面的话题。我事先并无任何准备,仓促应战,而且还是有始以来第一次进行这种深入的管理事务方面的即时、面对面翻译!我强自镇静下来,跟老板打过招呼,坐在厂长身边椅子上,两人面对着老板摊开笔记本,开始进入正题了!

      老板说话语音标准,不疾不徐,我也有板有眼地配合着应答。我一会儿把老板的意思转述给厂长,一会儿把厂长的话语翻译给老板,随着一问一答的逐步推进,我原来的恐惧感和不自信的疑虑都在缓缓冰释,……到后来,逐渐变得轻松自在、灵动活泼起来,有一些回答很简洁地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就瞬间让双方沟通到位了。有些单词我不会运用,但是老板在随后话语中恰倒好处地“递”给我这个词,我立即想起来了,紧接着在回答中也不失时机地运用上,类似这样的词有“Proceed”、“two levels[两层(楼)]”……等,还有一些灯具配件方面的术语名词——这样恰倒好处地“递”给我的词,我真的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使用,印象太深刻了!这是我事后最独特的英语学习和运用之体会!有些中文表达我无法直接对应地翻译成英语,我就抓住主要意思、关键词或者变通了换用最简单的英文表达方式去间接表达。
[ 此贴被franklinlee在2007-03-12 17:05重新编辑 ]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208 发表于: 2007-03-12
Re:富兰克林的阶段学习日记  开篇:12月20日晚第一课感受
哈哈,我发现你真的很有文采,可以写财经小说了,再加上精心的跨国诈骗、泣人的绝世言情、豪爽的国际贸易、奢侈的金领世界、慎密的凶杀推理.......,一定是本畅销世界的好书,哈哈!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209 发表于: 2007-03-12
连载之十四:富兰克林 英语学习以及运用的心路历程
连载之十四:富兰克林 英语学习以及运用的心路历程

        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多少事前的英语学习、训练也赶不上临场发挥、实际与老外直接交流来得有意义!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多少英语学习者对着一大堆书本背单词、理解语法、背诵句型和例句、进行数不清的模拟训练等等,他们都和会我一样,只有亲自和老外交流才能发现很多有用的感受和深切体会,甚至于象我这样在实际语境中恰到好处地感受到某些词、某些用法在现实交流中不可替代的发挥着它应有的表达作用,经老外略加暗示“递”给自己时,自己立即模仿着运用起来,从而留下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象——这才是真正“离开了书本”的现实运用!往往一次这样的现实运用,强于千万次事前的背诵和训练、练习!!!

      另外,在这种实际临战状态,往往发现自己本来可以表达得很有条理、表达方式以及选词用句原本都可以很有“水平”、很有讲究的地方,自己事到临头却没能这样艺术地规范地表达出来,——就好像平时训练武术套路多少年、多少遍,一旦上阵打仗、打架,和对方真刀真枪地搏斗时,所有的套路、所有好看的“花拳秀腿”的招式全玩完了、没有了、乱套了、散架了……一样!事后自己回想起来某些细节,自己直后悔:为什么当时自己不这样这样表达?为什么自己当时竟然那样拙劣地表达?……这再次反证了刚才谈到的观点:千百次训练都不能替代“临阵实战”的作用!这一点尤其具有心理学训练原理和意义包含其中!——哪个武术名家、拳击散打高手不是从无数次鼻青脸肿的实战中走向高功夫的真境界的?!哪个著名的军事名家、一代名将不是从无数次枪林弹雨的实战中摸爬滚打过来、九死一生而获得战略战术的真要诀的?!同样的道理,英语听说、外语运用也只有在和老外的无数次临阵实战交流中——只有在心理上真正经历过这些听到的和说到的东西,心理意义上真正获得了自我升华,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学以致用”的高境界!

        最后一点:正是临场表达的很多“表达欠缺”、“语词匮乏”、中英文翻译中表辞达意的艰涩等等反差,才让自己真正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强烈感触,促使自己过后更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训练和练习,补充自己专业性的英文知识等等……

        在老板办公室里我们三个人一起交流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算是圆满完成了这次特殊任务。在我人生英语征程上画出了开创性的一笔,——我倒是要回过头来感谢厂长——没有他不容置疑、不容推托、“死马当活马医”一样的、“赶鸭子上架”、把我“拖拽”上这样一个特殊的“战场”,我自己下一万次决心也没办法、没有勇气主动上阵、跨入老板的办公室,毛遂自荐地为老板完成这次专业的、复杂的、深层次交流的翻译任务!!!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背景,促使我英语学习有了革命性的“破冰”之旅,心理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实际突破,对比相当长时间以前的那个心理上萎萎缩缩、顾虑重重、自卑胆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的我,英语水平上我不一定此时此刻长进了多少,但是心态上却前后判若两人,具有天壤之别!我终于一定程度上在外界因素“逼迫”下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解放了自我,心理上靠近了英语运用之成功彼岸,触摸到了脚下坚实的那块成功基石!!!这是我英语学习、运用的崭新里程碑,对我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后来大半年时间里又有若干次类似的翻译经历,都是我们三个人在老板办公室里、每次进行一个多小时,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我前文所描述的那种心态反应和心理收获!

        2006年年初我参加我们采购部一位同事Alice(她的英文名)的婚礼宴会。我和厂长等人坐在一桌。这时我惊奇地发现和我们坐在同一桌的还有一位外国老头子。他旁边坐着一位很年轻的中国女士,正在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同桌的好奇者询问她,她回答说:“这是我的业余英文老师,还是浙江大学的外教,名叫XXX。”她边说话边向大家递名片,我看过名片,对方原来是嘉兴某单位的采购员。另外有人私下里告诉我她是新娘Alice的表妹。这时,那位外国老头子也向邻坐的人介绍自己,他略微能说一点中文,还从包里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递给对方。

        婚礼宴会上,那位老头子的表现很有趣。我们表面上装作不在意、若无其事的样子,彼此谈笑着、倒酒、夹菜吃,其实都在暗自观察着老头子异乎众人的举动,我内心很好奇很好笑……这些细节我就不在此一一描述了,我只拣有关英语的细节说:

        在大家互相交谈的时候,我也强装镇静,隔着一两个座位和斜对面的外国老头子说上一两句。有一回,老头子问大家桌上一道中国菜是什么东西做成的,我们没办法告诉他是什么料,我就很随意地说了一句“A kind of special material.”这时老头子夸赞起我来,说我英语讲得很好——这其实也是我比较自信的一点,因为我的英语发音比较地道、比较标准,他的夸赞既是我意料之外、也是我意料之中的。我虽然不是什么都会用英语来自由表达,但是话音一开口,给人的印象还是蛮好的。我回应老头子说:“Thanks!”同桌其他人都沉默了一会儿,大家继续吃着、喝着……

        轮到新娘新郎给我们这一桌敬酒了,厂长对我说:“你给翻译一下,就介绍说这是新郎新娘的婚礼好了。”我仓促之间支支吾吾了好大一会儿,让“婚礼”这个词“卡”住了思路——“wedding”这个词啊,我事后在《走遍美国》上看到有一集关于婚礼的视频片段里屡次用上这个词了,并且此前我也不少看这个片段,怎么没有好好留意这样一个常用词呢?

        我感觉自己脸好象有点窘得发红,站在那儿直比画,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着、看着我,此时的我支支吾吾几秒钟仿佛是凝固着的几分钟似的,——终于我被“逼”得“开窍”了一般,突然找到“变通”的说辞了:“Let me introduce …This is Miss Alice Bai,and this is Mr. Ah Hui(阿辉)…”

        我想用“Bride(新娘)”这个词,可是我当时不能确定“新郎(bridegroom)”的英文单词是怎么拼读,没把握,所以直到最后,婚礼、新娘、新郎这三个关键词都没能使用上,也自认为没有完成向老外介绍的任务。——好在老外此时早已起身离席,在众人目光睽睽之下,走向新娘新郎,主动和他们一起拍照合影,……我的尴尬也被众人“忽略”而过,——大家正为外国老头子面对照相机做出一副要吻新娘的样子所吸引,一齐欢笑着,我也讪讪装笑,心中满是遗憾和自恼。

        究其实,我主要是这三个关键词使用得太少,感觉很陌生;另外,有关“婚礼、酒宴、礼仪”方面的英文表达也掌握得太少、练习得太少,所以到这样的场合一时间感觉无从表达!
[ 此贴被franklinlee在2007-03-13 10:11重新编辑 ]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