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01阅读
  • 367回复

常见本草俄语练习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0 发表于: 2012-03-25

大连翘饮 治小儿伤风感冒,发热。痰壅、风热、丹毒肿痛、颈项有核、腮赤痈疖、眼目赤肿、口舌
生疮、咽喉疼痛、小便淋沥、胎毒痘疹余毒、一切热毒并治。
连翘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牛蒡子 赤芍 栀子 木通 当归 防风(各四分) 柴胡 黄芩 荆芥
(各一钱二分) 蝉蜕(五
分) 甘草(一钱六分)
上锉,竹叶十个、灯芯十茎,水煎,不拘时温服。风痰热变蒸加麦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疹余
毒加薄荷叶;痈疖热毒加大黄、芒硝。
五福化毒丹 治小儿壅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根出血、口臭颊赤、咽干烦躁、或痘疹余毒未解、
或头目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 桔梗(去芦) 生地黄(酒洗) 赤茯苓(去皮) 牛蒡子(微炒。各五钱) 朴硝 连翘 玄
参(黑者) 粉草(各六钱) 青黛(二钱,研极细)
上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为衣。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1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七] 感冒
感冒者,宜发散也。
惺惺散 治外感风寒,鼻塞、痰嗽、发热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桔梗 栝蒌根 细辛 甘草 薄荷
上锉,水煎服。
羌活膏 治小儿风寒外感,惊风内积,发热喘促、咳嗽痰涎、潮热搐溺,并痘疹初作。
人参 白术 独活 前胡 川芎 桔梗 羌活 天麻(各五钱) 薄荷(各三钱) 地骨皮(二钱)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姜汤研化下。
一小儿八岁。患伤寒,头疼身痛、发热口干、面赤无汗。诸医以伤寒治之,百药罔效。已经旬日,袖手待
毙。余以龙脑安神丸一服,其汗如雨即瘥。
一小儿外感风邪,服表散之剂,汗出作喘,此邪气去而脾肺虚也。用异功散而汗、喘止;再剂而乳食进。
一小儿沉默昏倦、肢冷惊悸、其纹如弓之向里,此属胃气虚而外感寒邪也。先用惺惺散以解外邪、调胃气,
诸症顿愈。但手足逆冷,又用六君子汤调补元气而安。(异功散、六君子汤俱见补益。)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2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七] 呕吐
呕吐者,乳食伤胃也。
定吐饮 治吐逆,投诸药不止,服此神效。
半夏(汤泡透切片,焙干为末,二两) 生姜(洗净,和皮一两) 薄桂(去粗皮锉,三钱)
上姜切作小框,如绿豆大,同前半夏和匀,入小铛内,慢火顺手炒。令香熟带干,方下桂再炒匀,微有
香气,以纸摊开地上去火毒,候冷,略播去黑焦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少与缓服。
定吐紫金核 治呕吐。
丁香 木香 藿香 半夏(姜汤泡七次)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各一钱。)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枣核大,用沉香、朱砂各一钱为衣,阴干。每用一丸,用枣一枚去核,放药丸
在内,姜
片夹,湿纸裹,灰火内煨熟,去姜纸,嚼吃,用米饮压之。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吐痰,此饮食伤脾、肺气虚弱所致。用六君子汤、炒黑黄连、山
栀各二分,一剂而愈。(方见补益。)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3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七 麻疹
麻疹,乃六腑肠胃之热蒸于肺,外感内伤并发。与痘疹表似同里实异。初热三日,出胀共三日,
出而又没,没而又出,一周时许。重者,遍身绷胀,眼亦封闭。有赤白微黄不同,仍要红活,最嫌
黑陷及面目、胸腹稠密,咽喉攒缠者逆。发不出而喘者,即死。与大科瘾疹相似,又与发斑相似,
如锦纹,有空缺处,如云头状。麻即如麻,遍身无空,但疏密不同耳,仍有夹斑、夹丹、夹疮同出者。
初起,呵欠、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头眩,宜升麻葛根汤加紫苏、葱白以解肌。
切忌大汗。斑不红者亦宜。乃麻痘初起之神方。潮热甚,加芩连地骨皮;谵语调辰砂、六一散;咳嗽
加麻黄、杏仁、麦冬、石膏;咳甚,另用凉膈散加桔梗、地骨皮;泄泻宜四苓散;便血合犀角地黄汤;
吐、衄血加炒山栀;不便赤加木通;寒热似疟,小柴胡汤。
初起全类伤寒,但面赤、中指冷为异耳。
已出烦躁作渴者,解毒汤合白虎汤;喘便闭者,前胡枳壳汤加赤茯苓、大黄、甘草、五味,水煎服;
便闭三四日者,小承气汤、防风通圣散;谵语尿闭者,导赤散;如泔者,四苓散加车前、木通;谚语如
狂者,解毒汤调辰砂六一散;大便血、小便亦见血者,犀角地黄汤合解毒汤;吐血衄血,解毒汤加炒山
栀、童便;泄泻,解毒汤合四苓散;喘兼泄泻溺涩者,柴苓汤;烦渴、吐、作泻者,白虎汤加苍术、猪苓汤;
热盛干呕,解毒汤;伤食呕吐,四君子汤;夏月因暑作呕,
四苓散加人参。忌用豆蔻、木香、姜、桂热药。
麻症初起,已出已没及一切杂症,与痘毒大同,但始终药宜清凉。虽麻喜清凉、痘爱温暖,不易常
道,虚则补,实则泻,医家活法。故治麻亦有血虚而用四物汤,气虚用四君子汤,天寒伤冷则温中、理
中之药,一时之权变用也。
麻症没后,余热内攻,循衣摸床、谵言妄语。神昏丧志者死。如热轻,余毒未除,必先见诸气色,
虽预防之始终,以升麻葛根汤为主,或消毒饮、解毒汤,随症选用。仍忌鱼腥葱蒜之物。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4 发表于: 2012-03-25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疮。)
辰砂六一散(即益元散,方见中暑。)
凉膈散(方见火证。)
四苓散(即五苓散,方见中暑。)
犀角地黄汤(方见吐血。)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解毒汤(方见伤寒。)
白虎汤(方见伤寒。)
小承气汤(即大黄、枳实,浓朴、水煎服。)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导赤散(即生地、木通、甘草、淡竹叶七个,水煎服。)
柴苓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
四君子汤(方见补益。)
四物汤(方见补益。)
理中汤(方见中寒。)
清毒饮(牛蒡子、防风、荆芥、甘草,水煎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5 发表于: 2012-03-25
[卷之八] 痈疽
脉∶痈疽脉数,浮阳沉阴。浮数不热,但恶寒侵。若知痛处,急灸或针。洪数病进,将有脓淫。
滑实紧促,内消可禁。宜托里者,脉虚濡迟。或芤涩微,溃后亦宜。长缓易治,短散则危。结促
代见,必死无疑。
疮疡之症,当察经之传受,病之表里,人之虚实而攻补之。假如肿痛热渴、大便闭结者,邪在内
也,疏通之。肿 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宜发散之。 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
微肿微痛而不作脓者,气血虚也,补托之。漫肿不痛、或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血气虚甚也,峻补
之。色黯而微肿痛、或脓成不出、或腐肉不溃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若疑其未溃,而概用败毒,
复损脾胃,不唯肿者,不能成脓而溃者,亦难收敛,七恶之症蜂起,多致不救。经云∶诸痛痒疮疡,
皆属心火。若肿赤烦躁、发热引冷、便闭作渴、脉洪数实,是其常也。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
寒之剂,以泻热毒。若脉微皮寒、泻痢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逆冷,是变常也。虽在盛暑
之时,必用大辛温之剂,以助阳气。经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必从其症。
痈疽,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处即复者,有脓。
不复者可消。若按之都牵强者,未有脓也;按之半软者,有脓也。又手按上下不热者无脓;若热甚
者有脓。凡觉有脓,急当破之。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之慎之!不可针破也。
痈者,大而高起属乎阳,六腑之气所生也。疽者,平而内发属乎阴,五脏之气所成也。
凡痈疽未破,毒攻脏腑,一毫热药不敢用。若已溃破,脏腑既亏,饮食少进,一毫冷药不敢用也。
肿疡者,痈疽未见脓而肿也。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散毒表散为主。设欲行大黄者,宜审其虚寒之原。
痈疽初起之时宜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6 发表于: 2012-03-25

灸法 治痈疽发背初生,累试累效。凡人初觉痈疽发背、已结未结、赤热肿痛,先以湿纸覆其
上,立视,候其纸先干处即是结疽头处。取大蒜切成片,如三个铜钱浓,安在头上,用火艾壮灸之三壮,
换一蒜片。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时方住。最要早觉早灸为上;方发一二日者,十灸十
愈;三四日者,六七愈;五六日者,三四愈;过七日,则不可灸矣。若有十数头作一处生者,用大蒜捣
成膏作饼子,铺疮头上,聚艾烧之,亦能安也。若背上初发赤肿,内有一粒,黄如粟米者,即用独蒜切
片如前灸法治之,次日去痂,脓自溃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7 发表于: 2012-03-25

竹筒吸毒方 诸般恶疮并治。
用苦竹长一二寸,用头节妙,刮去青皮,似纸薄为佳,其大小随疮斟酌,应毒疮初发时用∶
白蒺藜 苍术 乌 皮 白浓朴(各五钱重)
上四味锉片,用水一碗,同煎竹筒,煎煮以药将干为度。
乘竹筒热,以手按之于疮上,顷之,其筒自粘在疮上,不必手按也。仍更用前药分两再煮,候前竹筒冷,
以手拔去,再换热者,如前法,其脓自吸入筒中而愈。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8 发表于: 2012-03-25

荆芥败毒散 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等症,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似伤寒,一二日至四五
日者,一二剂散其毒。轻者,内自消散。
防风 荆芥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薄荷 连翘 桔梗 枳壳 川芎 茯苓 金银花 甘草 大便
不通加大黄、芒硝,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
上锉,生姜煎服。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千金漏芦汤 治一切恶疮肿毒、丹瘤瘰疡、疔肿鱼睛、五发瘭疽。初起一二日,便如伤寒,头痛
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大便闭结、小便赤黄并治。妊妇
勿用。
漏芦 白蔹 黄芩 麻黄 枳实(麸炒) 升麻 芍药 甘草(炙) 大黄 芒硝 连翘。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9 发表于: 2012-03-25

上锉作剂,水煎服。
追风通气散 治痈疽发背、脑疽流注、肿毒、救坏病、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根于既愈之后。
此药顺气匀血,扶植胃本,不伤元气,涤荡邪秽,自然通顺,不生变症,兼治打破伤折、疝气血疝香港脚、诸气
痞塞、块痛腰痛,一切痰饮为患。
当归 何首乌(不犯铁器) 木通(去皮节) 赤芍 白芷 乌药 小茴香 枳壳(麸炒) 甘草
上锉剂,酒、水各煎。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
一、痈疽初萌,必气血凝滞所成,为日既久,则血积于所,滞而后盛作,故病患气血盛者减当归,多则
生血,发于他所再结痈毒,生生不绝矣。
一、痈疽发背在上者,去木通,恐导虚下元,为上盛下虚之病,难于用药。
一、痈疽生痰有二∶一胃寒生痰,加半夏健脾化痰;二乃郁而成风痰,加桔梗、生姜。
一、流注,可加独活。流注者,气血凝滞,故气滞则血留而凝。加独活者,可以动一身血脉,血脉既动,
岂复有流注乎?(一方以醋湿纸贴痛处,以炒盐熨之即消。)
一、流注起于伤寒,伤寒表未尽,遗毒于四肢经络,涩于所滞而后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热,则里有寒
而未尽散,加升麻、苏叶;热不退、加干葛;头痛加川芎、姜、葱;无汗用酒、水各半煎,大能行血生气故也。
一、发背既久不愈,乃前医用凉药过也。凉药内伤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既受伤,饮食必减,
颜色痿瘁,肌肉不生;血为脉络,血一受冰,则气不旺,肌肉糜烂。故必理脾,脾健肉自生。本方去木通,
少用当归,加浓朴、陈皮;盛则加白豆蔻。
一、凡病痈疽之人,有泄泻者,不可便服此药。宜先服蜡矾丸止泻,后用此。
一、肠肚内痈,宜十宣散与此方相间服之,并宜加忍冬藤。
一、肿毒坚硬不穿加川芎、独活、麻黄、连须葱煎服,出汗即穿。
一、伤折在头上去木通,加川芎、陈皮。
一、经年腰痛加萆 、玄胡索,酒煎。
一香港脚加木瓜、槟榔、穿山甲、水煎。
一痰饮为患,或喘或咳或晕、头痛睛疼、遍身拘急、骨节痹疼、胸背头项腋胯腰腿手足聚结肿硬,
或痛或不痛,按之无血潮,虽或有微红亦淡薄不热;坚如石,破之无脓,或有薄血、或清水、或乳汁;
又有坏肉如破絮;或又如瘰 在皮肉之间如鸡卵,可移动,软活不硬,破之亦无脓血,针口 肉突出,
唯觉咽喉痰实结塞,作寒作热加南星、半夏。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