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44阅读
  • 490回复

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体会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2-07-23

人体舒筋活络穴位之腕骨穴

    


[pre] 我们介绍舒筋活络穴位腕骨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位。[/pre]

[pre]舒筋活络穴位之腕骨穴的具体内容:
  一、取穴定位
  1、定位: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的原穴。
  2、取穴:微握拳,掌心向前,在腕前方,三角骨的前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2-07-23
阳池穴的位置图片




添加时间:2010-3-12

阳池穴的位置: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阳池穴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或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阳池穴

   阳池穴位置示意图

  【定位】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取穴方法:
 阳池穴位于手腕部位,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














无名指指缝)。

下载 (388.51 KB)
2010-7-8 11:10







这个穴位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在手背腕横纹的中间中指和无名指的连线,一个在手背面腕横纹的小指和无名指的连线,到底哪个说法对?我们在手背腕横纹找一下穴位共有5个凹陷处,应该在第二个凹陷处,也就是中间凹陷偏小指方向的那个凹陷处,左手在左侧,右手在右侧这才对,中间的那个是中泉穴不是阳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TOP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2-07-23
1、脾经虚证,内分泌系统衰弱;
             治疗内分泌疾病   (1)650.30.820
                                                            (2)50.30.820.60
  2、小肠经实证并膀胱经虚证;
       小肠经:(1)0002.03(产生气化作用,练习时腹部咕咕叫)
        膀胱经:(1)2000.650
                               (2)60
3、膀胱经虚证并肾经虚证;
  肾:(1)640
                                  (2) 20.650
                                (3)650.3820
                               (4)260.50
                               (5)20.650.30.80(练习时发现有气化作用,一下就腹部咕咕叫起来很灵)
                (6)650.30.380

4、肾经虚证病膀胱经虚证。
脾胃尚好:
胃经:(1)007.04
除了脾经虚、肝经实、心经实外,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2-07-23
手腕部的6个经络的原穴取穴技巧:
先找到第一个穴位:肺经太渊穴,这是起点,在手腕手心面的右边,右手腕从右到左旋转一圈分别是1太渊穴,2大陵穴,3神门穴,4腕骨穴,翻过手腕继续转,5阳池穴,6阳溪穴下面就有接上了起点的太渊穴。
左手正好和右手旋转方向相反,也是第一个穴位太渊穴,在手腕手心面的左边,从左向右转1,太渊穴,2大陵穴,3神门穴,4腕骨穴,,翻过手背来接着转,5阳池穴,6阳溪穴,接着转就到了起点太渊穴。
转一圈就是手的六条经络,右手从右向左转,左手从左向右转。
经络名称:
1、手太阴肺经太渊穴阴面外侧,2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阴面中间,3手少阴心经神门阴面内侧,4小指侧面手太阳小肠经腕骨穴,即是阴面的内侧也是背面阳面的外侧,5、手背面外侧的手少阳三焦经阳池穴(中间偏外),6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背面的内侧。

因为按照左右来说,右手是从右到左,左手是从左到右转,按照外侧和内测来说右手是外侧向内侧转翻过手背还是外侧向内侧转,左手手心面是从外侧向内转,反过来手背面还是从外侧向内转,左右手都是从外向内转一圈,这个最好理解。
但是,内侧和外侧的概念也是相对的,我们开始首先朝上看:
如果不翻手的话,我们看看右手从右到左,外侧到内侧,接着从左到右,从内测到外侧旋转一圈。
左手内从左到右,从外侧到内侧,不反手又从内侧到外侧从右到左了。
如果手背朝上看:
右手就是就变成了从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侧,接着从右到左,从外道内侧转一圈。
左手就变成从右到左,从内侧到外侧,继续,从左到右,从外侧到内侧了。
所有,以前总是看不懂不通经络的位置,这样你在一个部位转一圈,自己记一遍就知道了手的6个经络的相对位置。
手腕可以这样旋转一圈记忆,手肘也可以按照旋转一圈来记忆,大腿膝盖的腘窝也可以按照旋转一圈来记忆。这样你只要记住一次一个部位,其他部位的各个经络相互关系就记清楚啦,可以没有一个网站教给大家,都是按照别人的说法抄下来的,自己也不是一下,你根本就不会搜索出来12条经络的相对位置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2-07-23
很多穴位在网上搜索的结果不正确,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因为根本就是取穴的文字表达不正确造成的,没有见到取穴的心得体会,完全按照书上说的说法就无法确定穴位的精确位置了。
比如阳池穴,冲阳穴、丘墟穴、阳溪穴这些穴位精确定位都看不出来,图像只是一个大概位置,这样练习一下就精确定位了,只有精确定位的穴位,测试出来的电阻能量值才是精确的,如果你监测的一个穴位不准确,就说明你这个经络的数不是它的穴位,你说胆经异常,大肠经异常,你自己进行治疗这个经络去了,会有什么效果呢?
我们如果精确找准穴位,究竟却找到了异常的经络,你用象数疗法就可以直接治疗,只要念一遍数字就马上经络异常被调整过来了。他比中药来得快,我开始也不相信一个数字就能管用吗?时间来证明就可以了,念一遍身体气机气血就变得舒服起来了,你不用中药消化吸收过程,直接变化的就是气血和血脉,立即就见效了。一个疾病的症状试验出来以后,也就是几秒的时间见效。
这才是我告诉你的最有用的东西,这是我的心得体会,也是我第一次正式监测经络后的治疗效果心得体会。
凡是()里面气机发生了变化的,就是现场的记录,下一次念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气机立即起作用。这说明自己的这个经络的小毛病和自己的症状是吻合的,不起作用的就是说明自己没有这个症状,不需要治疗。只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才说明治疗相反了。比如肝经是实证,用虚证的数字处方就会胸闷不舒服,这是故意试验的,调整一下换一个数字马上就好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2-07-23
其实大家能否治好病关键在于是否辩证对症下药,重要大家都感觉速度很慢,实际上是因为你的病症诊断的不对才会无效,根本就不是见效慢的问题,而是无效。只要完全对症了中药也可以在5分钟内见效,这是伤寒论经典这样说的,也是一些真正体会了辩证准确的中医说的。
我们轻易相信任何的一个方法,对拉筋、拍打,经络仪诊断、象数疗法,每一个方法我都进行了质疑,质疑以后就是研究、实践,验证,只有几分钟就可以见效,而且只用手法治疗疾病的会有很多很多方法,不是一种方法。
有没有效果你自己试验一下来否定它啊。不过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的辩证理论,如果你的理论一点都不懂的话,学习象数疗法好像比较快一些,如果不懂的话你就拍打和经络仪检测了,你就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拍打全有经络都通了病就好了,看到那个经络异常了,就治疗那个经络,别管其他的理论了。
有大量中医方法可以快速治病,治百病的方法也很多。不是一种方法,我们要学会大量的不同方法,进行优劣对比。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2-07-23
足三阴、足三阳:
7足太阴脾经太白穴,8足厥阴肝经太冲穴,9足少阴肾经太溪穴,10足太阳膀胱经束骨穴,11足少阳胆经丘墟穴,12足阳明胃经冲阳穴。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2-07-23
太阴脾经



太白穴位置及功效
  太白,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
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穴位的第3个穴。



穴位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3 / 3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2-07-23


人体第一大补穴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揉太溪穴时,很多人根本没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什么反应都没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这时,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2-07-23
穴道定位: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太冲穴在母短伸肌腱的外侧;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等。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一趾背动、静脉。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太冲穴 - 穴道主治

太冲穴在双脚图示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