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志老师讲: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之一
时间:2011年01月30 星期日 农历腊月廿七
地点:育心累积大易教育QQ群(37927788)
主讲:义师山东方志
整理:深圳桐桐妈
今天我就内经的病机十九条以及临床应用和大家总结分享下,可能比较枯燥些,还请多包涵、指导。
2.今天我着重分享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和临床应用。
1)首先看什么是病机十九条:
病机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见于《灵枢》《素问》诸篇中。
《素问至真要大论》集中谈了病机其十九条,故称病机十九条。
张景岳说:“机者、要也、变也,病机所由出也。”由此可知,病机不是单纯的病理,而是包括病因,病位,病理,辩证四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病机十九条分五脏,上下,部位,六淫等方面来谈。
由于时间有限,今天只能和大家分享其中病机十九条之一,余下的内容今后逐渐分享完毕。
病机十九条六淫中没有燥,以后刘河间做了补充,提出“诸涩枯凅,干劲邹揭,皆属于燥”也附带说下。
先列举下病机十九条的内容:
(一)五脏
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3. 诸气膹(fèn)郁,皆属于肺
4.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5.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二)部位
6.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7.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三)六淫
热
8.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9.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10.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火
11.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2.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 mào,指视物模糊昏花。瘛:chì,指手指筋脉拘急抽搐。多由于火热上扰心神,引动肝风所致。)
13.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14.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15.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16.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风
17.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18.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19.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附:诸涩枯凅,干劲皱揭,皆属于燥
2)怎样学习理解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是两千多年前的文化遗产,文字艰深难懂。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诸”“皆”的含义。我们不能简单的从字面上认为“诸”就是“都,全”的意思;"皆"就是“一般的”意思。
试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例。“风掉眩”属肝着多,亦有不属于肝者。
故病机十九条说:“审查病机,无失气宜。”临证时,应不离手病机。即勿忘病机十九条,亦勿拘于病机十九条。其次要以整体观点理解病机十九条。十九条中,有属于五脏者,有属于火者,有属于热着等等。
但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上下内外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如十九条说:“诸气膹(fèn)郁,皆属于肺”;但内经中又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又如“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两条,都与湿有关。但表现症状有所不同。这里暂不展开论述。
另外要与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结合起来,理解分析十九条。疾病有虚实表里不同,病变在卫气营血之差异。辩证得当,才可治疗有方。
病机十九条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这里可谓是学习十九条的纲领。
所谓“求,责”就是研究,分析,探讨的意思。也就是说,对疾病要分析矛盾,抓住本质,在此举一个例子:
一青年男性,舌面溃疡一个多月。经用抗生素,消炎治疗无效。证见舌侧舌尖溃疡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诊为心火上炎。(舌面溃疡)投以导赤散加味,三剂而愈。
另一例青年女性,舌面溃疡四年多,久治不愈。某医院认为与先天有关。证见舌面有多处溃疡,舌中舌边,裂纹很深,花斑苔,舌体胖大,舌疼痛,发胀,脉数弱,诊断为气阴两虚(舌面溃疡),方用:养心汤合补心丹加减,服药五剂,舌即不疼不胀,裂纹消失。
虽同属舌面溃疡,辩证不同,治疗亦异。若一概把西医的“炎”看做中医的两“火”相加,是得不到预想结果的。
下面分享五脏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张景岳说:“掉,摇也。眩,昏乱眩运也”。掉,就是震颤,摇动;眩,就是目眩;晕,是头晕,但是眩晕常并见。
因风引起掉摇,眩晕的病多属于肝。风是病因,掉眩是症状。病机在肝。风善行而数变,为肝之木化,故掉眩属于肝。但肝风有内外,证候有虚实。风气通于肝,外风亦可引起掉眩。外感头疼头晕的也不少。
至外风亦用肝药(当然重点不从肝论治),风药一般入肝,也有个别风药不入肝。薄荷有疏肝作用,防风,羌活,独活都入肝。
内风主要见证是抽搐,头目眩晕,或肢体震颤等。常由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清窍,或高热不解,耗伤津液,而致筋脉失养等所引起。因肝主筋,故与肝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常称“肝风”。
肝风多由肝火和肝阳转化而来。由肝火转化的多为实证;由肝阳转化的多为虚症。肝火,肝阳,肝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肝火,即五志之火。“气有余便是火”肝属木,怒气伤肝,情志不遂,木郁化火,属内经上说的“壮火”
肝阳,可由肝火日久热扬浮越于上所致。
阳性向上向外,故可出现头晕胀疼,两目干涩,口舌干燥等上部症状。临床所见高血压初期,血压不稳定,常属肝火为病,治宜:平肝潜阳,方用羚羊钩藤汤。
高血压中期,多表现肝阳上亢,治宜滋阴,佐以潜阳熄风,方用地黄丸加味。
肝风,是肝火和肝阳的进一步发展,既有头眩晕胀痛等,又有震颤,掉摇症状。这是阳亢进一步发展,筋脉失养的结果。
肝火,肝阳,肝风三者即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但以合并出现为多,临床辨证应注意。
在温热病中热极生风,风火相煽,两阳合邪,耗液伤筋,阴亏至极,筋脉失养,也会出现拘急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症状:治宜清热熄风,方用羚羊钩藤汤。若病情危笃,肝肾之阴,耗伤太甚,则应该使用大小定风珠,三甲复脉汤等,挽回濒危之势。
肝血虚衰,血不养肝,亦可出现头目眩晕,或突然手足抽搐等症交血虚生风。如产后大出血,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四物汤加减。
眩晕一般属于肝的病症,但不属于肝的也不少。
有属痰者,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并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
有属虚者,张景岳说:“余则曰,无虚不能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
痰湿中阻,升清降浊作用失常,不能维持正常的“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的状态,痰湿上扰清窍,清阳之气不得舒展,故可出现眩晕等症状。
高血压病例,一女,50岁,发现高血压二年,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Ⅱ期。证见体胖,眩晕甚,不能活动,手发麻,夜尿多,恶心,口粘腻,脉弦滑。血压:210/130mmHg,诊断为眩晕(痰湿壅盛)。治以:化湿消痰,兼以潜阳。方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服六剂后,头晕大减,已能活动,舌苔退,血压:170/100mmHg。嘱其继服药,巩固疗效。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赖五脏、六腑之精以濡养。如果肾精亏损,生髓不充,不能上荣于脑,髓海不足,则发生头晕。正如《灵枢海论篇》说:“髓海不充,则旋转耳鸣”。
另外,气血亏虚而致清阳不展,脑失所养,亦可发生头晕,治宜补养气血,方用归脾汤。
综上所述,可见掉眩的病因病机有多种,这些病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联系的,不可执一而论。
学习祖国医学经典,要有深厚宽广的文化功底,只有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因此学习国学经典,尤其是学习《易经》等等诸多经典,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