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梵語發音的簡易方法──近似發音法
在梵文字母中,有兩個和華語(漢語)中“噶(ㄍㄚ)”字的發音相同的字母,ka和ga ,他們一個是清輔音,一個是濁輔音,在梵文的50個基本字母中,有20個是清濁輔音互相對應的,對于我們大多數(除藏族人以外)的華人來說,初學的時候很難分清清輔音與濁輔音的區別,這是因為在華語(漢語)系統的發音中根本沒有清輔音與濁輔音的區別,而在藏語以及印歐語系的雅利安語族(梵語和巴利語同屬雅利安語族)和斯拉夫語族中,清濁輔音的互相對應的情況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假如我們學習藏語,首先要學習30個父音,然后再學4個母音,最后再學50個藏文化的梵字(佛教密咒專用文字),30個父音中第一個字母是ka,發音和華語(漢語)中“噶(ㄍㄚ)”相同,第二個字母是kha,發音和華語(漢語)中“喀(ㄎㄚ)相同,第三個字母是ga,奇怪,ga的發音也和華語(漢語)中“噶(ㄍㄚ)相同!漢族人不明白這兩個“噶”有什么區別,而藏族人則能毫不費力的區分出它們的區別。
我們漢族人應該怎樣去區分清輔音與濁輔音的區別呢?
根據我的經驗,先采用一種“近似發音法”,用這種方法去讀梵語,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自己的發音有明顯的提高,能夠很容易的區分出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區別!
這種“近似發音法”是:
把 ka 和 ga 都讀成“噶(ㄍㄚ)”、把 kha 和 gha 都讀成“卡(ㄎㄚ)”、把 ca 和 ja 都讀成“佳(ㄐ一ㄚ)”、把 cha 和 jha 都讀成“恰(ㄑ一ㄚ)”、把 6a 和 7a 都讀成“炸(ㄓㄚ)”、把 6ha 和 7ha 都讀成“茶(ㄔㄚ)”、把 ta 和 da 都讀成“達(ㄉㄚ)”、把 tha 和 dha 都讀成“它(ㄊㄚ)”、把 pa 和 ba 都讀成“巴(ㄅㄚ)”、把 pha 和 bha 都讀成“怕(ㄆㄚ)”、
ka、ga kha、gha ca、ja cha、jha 6a、7a
噶 卡 佳 恰 炸
ㄍㄚ ㄎㄚ ㄐ一ㄚ ㄑ一ㄚ ㄓㄚ
6ha、7ha ta、da tha、dha pa、ba pha、bha
茶 達 它 巴 怕
ㄔㄚ ㄉㄚ ㄊㄚ ㄅㄚ ㄆㄚ
(說明: 6 就是 t 下面有“.”, 7 就是 d 下面有“.”。)
用這種方法去讀梵語,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自己的發音會有明顯的提高,能夠很容易的區分出清輔音和濁輔音的區別!
作者--高波居士(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