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shinja 2003/06/13 23:02 帖号:3095
祝贺抬杠走出千万法阴影,放弃需要勇气,需要勇敢地说,我错了。而且,我绝对认同你的看法,因为经过大半年的研究学习,我可以详细指出千万法每一步的谬误甚至逻辑混乱。
我同样也尊重孙大哥和左右小弟的选择,因为坚持是一种美德。我也绝对同意两位的看法,只要坚持,任何人都可以成功。不是有句古话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问题是:要用绣花针买一根不就得了,非要拿根铁棒来磨?浪费时间精力材料。我这么比喻并非讽刺,这是实话,也是我的切身感受。
作 者: wzyfish 2003/06/13 23:31 帖号:3097
终于又看抬杠2老兄的文字了,我感觉说的不错,颇有过来人的道理。 可是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即便这个《千万》是“欺世盗名”,是大大的“骗子学说”,可是学过来的人都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即使是被骗也有一时所得啊 !!! 后来怎样都是自己的是,谁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懒惰而成为推倒别人的理由!!!
所以我说---------------------“宁愿一错到底,虽无完美,可是无限趋向完美!”
作 者: davidczg 2003/06/14 22:53 帖号:3114
首先说我支持千万,虽然我用的是“类千万的方法”在我看来,方法就是方法,如果不得以实践,那么它也只能是摆设,郑赞容博士也好,钟道隆教授也好,你可以说他们是骗子,但是不要忘了,如果你不努力,你可以说任何成功者都是骗子,因为你从来就没有亲自做过。
实践出真知!逆向也好,疯狂也好,千万也好,传统方法也好,只要努力了,成功是必然的,可是一些人总是试试的态度,用一个方法学了一段时间,觉得不行,于是就开始了下一个方法,如此循环下去,学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真东西呀?可悲!
还好在犹豫中的我及时找到了方向,摆脱了这个让人可悲的人群,现在正在这个方向上前进,相信总有一天英语会成为我的骄傲!
我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我是想说大家应该把心思放在如何用功上,我曾经疯狂向我的同学推荐这个方法,但是没有太多的人理睬它,说实话,这是个好方法,但是需要把它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找要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努力去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其把时间花在讨论方法好坏上,不如把时间用在学习英语上,最后还是我的那句话“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要付出代价!英语并不可怕,我早晚将它拿下!”
跟帖:Everything was in its proper place
作 者: 即左又右走 2003/06/15 20:00 帖号:3125
反正人生是自己的事,只要对得起自己,怎么做都会是正确的。
我今天朗读时,发现了经典的一句:
Everything was in its proper place!
所以我想抬杠兄定有自己的客观原因,我们尊重您的选择。
不过假如说你有回到这论坛,请你务必要看这一帖:
http://bbs4.xilubbs.com/cgi-bin/bbs/view?forum=notstudy&message=3106 千万的科学性在这里已经证实了,而对于它的速成性,”最多一年“的说法已彻底破产,而对于“至少六个月”的说法还尚待证实。
作 者: 花瑾 2003/07/01 14:29 帖号:3386
你的文章很具抬扛色彩,我不能否认你的观点是错是对.但只能说每个人对英语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要我们知道现实和所说的理想的区别,但我认为只要别人的目的达到了也没什么呀!但你认为的完美一定有人可以做到的.我觉得你不够理智,你对 千万 似乎有偏见.
作 者: 535457569 2003/07/11 12:26 帖号:3485
完美吗?没错完美是没有的,千万不能使我们把它变成第2母语,但可以把它变成外语,但是我始终相信“英语要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这个没人不赞成把?
主帖:完美的代价
《完美是--错》回贴较多,不得不澄清一下。我从来不反对追求完美,上贴的意图是要各位量力而行。关于完美的代价,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尝试分析,各位可以参照批驳。
一,单词。美国知识分子5、6万,算超完美,不企望。流利阅读种类文章约需2万?如1分钟记1个,1小时60、100小时6000,300小时才能记住不到2万,平均为1年时间,每天1小时。问题是能否1分钟1个记住而不忘记,另外为维持这个词库,还需花多长时间,而且必须终生于遗忘做斗争,你真得想付这个代价??当然还有单词之外的大量短语。
二,听力。抬杠听BBC一般可自信听清,但听运动之夜之类的美国剧,当时自觉听清,回头一看字幕,有些常用词差之远矣,这些词其实并未发声,有时仅是口型略示。思之再三,终于明白,这些并不是听出来的,而是在慢速中习得后本身已经懂得,其后一听其音便明其义。如果这是事实的话我们需要在何处积累这些句式,每个句式要花多少时间才能习得。另外,在上条的单词中你花了1分钟去记它,要达到听一遍就变成意会的程度也许又要花去1-2分钟(万幸的是,听力好像遗忘得慢一些),总之听力就要花去上千个小时。(也许还不一定理想)以上部分并不包括方言、英奥印新加坡等英语(看不懂美国方言电影千万别自卑,也许,部分美国人也不懂)
三,阅读。需不需要?如果需要,问题并不在于难度或理解之类的问题。各位可以想象一下50本简易读物及20本原著所花费的时间。读一套金庸小说可能2-3天就够了,这样的速度,20本原著也要50天的全天时间,(除睡觉)另外,科普知识是否要学,我们中国人每个人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知识,我们不仅需要搞到相关资料,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读,这还不包括涉及工作的专业知识。
四,语法。做为母语,学不学确实无所谓,“第二母语”一点不学真的可以吗?(当然也许初中语法够用了,这部分倒不用另花时间,因为你已经投入了)
资质中等的人,要学会上述内容,最低限度也得花3年时间,至于能达到什么水平,恐怕只有天知道。而要维持这个水平,所做出的牺牲,也能令我们五体投地。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即使自己身材合适也不会去奢望当乒乓冠军、跳水冠军、围棋冠军。为什么在学习英语这方面,希望自己能够超过普通人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思想在做怪了。
要追求完美,至少也应是台阶式的完美,先达到抬杠所说的交流英语标准,有时间再进一步完善(在此郑重声明,以上全属个人观点,走错路别怪我)。希望一次性的投入上述工作量,一步到位达到完美标准,确需头脑、毅力集大成者才可尝试。
题外话,几个问题希望各位协助。
一、常用高频词的变音现象整理。
依本人经验,常用词在快速及慢速中发音不同,而长词、难度较大的词我们反而容易听清。这些短词,即词汇频度表与发音变音的整理工作并无人做(这个资料对听力练习也许真的很重要,将来可以卖钱。)如need time 快速发音时可听成 ne-ti-
二、在听清达到一定阶段之后(抬杠可以听清,但最终却不可能听出文字词)重点应放在已清晰的材料还是继续努力去达到自己的听清极限。以及精听与泛听的时间分配(极望看到原创,亲身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