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ADSE之前,我已经连续学习了三年英语,至少每周学习时间是5小时,也就是说,断断续续的。
开始使用ADSE之后,对于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倾注了极高的热情,但是,一直达不到那个“突然听清”的地步,渐渐也对这有了怀疑。后来,我直接进入了第二阶段,开始进行压码抄写与听写。
值得指出的是,这段时间我一直没有放弃听音练习,而且每天的听音量达到了5个小时以上。
国庆节的长假最是鼓舞人心,本来我想练习“一口气朗读”来着,因为实在不得要领,就转变了方向,按照孙老师提出的“置零心态”,把英语中最熟悉的二十来个单词。
开始的时候,听着自己的英语发言真的是很失望,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想到竟然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到了10.7的晚上,我把Mp3里的语音材料重新换成了专业美语材料,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VOA正常速度的语音材料,本打算就听上一听,刷新一下那被自己的声音“宠坏”了的耳朵。那个时候是晚上十点多钟,我戴着耳机躺下,并很快进入了“预睡眠”状态。
这些语音材料语速很快,而且发言的人又多,基本上是混乱不堪的,但是我就感觉自己的头脑里仿佛出现了一块魔毯,每当我听到一个声音的时候,如果恰好听不清,那它就会飞起来,一下子将其包裹住,再轻轻地飘落,原来那些含混的、快速的语音立刻变成明白了。
值得提出的是,因为语速太快的缘故,我根本没法做到压码跟读。
这种感觉令人欣喜不已,我小心地听着,后来总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首先,必须听到足够多的语音,即有足够多的语音量积累才能达到“听清”的效果,所以,在ADSE里,作者指出第一阶段要历经一个月的时间,这也就是说语音的积累量是必要的。所以,如果没有达到“听清”的目的,别急,你的积累语音还不足。
第二,必须彻底放弃汉语的翻译。应该说,到了“听清”阶段,我感觉,头脑里其实已经有了两种语言系统在活动,但汉语对英语的干涉还是很严重的,如果自己的思维与听到的英语语音产生冲突,即试图翻译的话,“听清”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现在没有经过第三阶段,所以,只能理解很简单的英语句子,其他的仅能听清。真的是彻底听清,能分出每一个字母、音节,即使不能弄明白它的意思。这也许因为我已经进行了十来天的压码抄、听写的缘故吧。
先写这么些,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进行讨论!